 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连日来,托乎拉乡通过“集中学+田间讲”“线上学+实践悟”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全乡“十四五”时期农业发展成果畅谈体会,围绕“十五五”乡村振兴路径谋划举措。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立足农业根基,深耕特色产业,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接续奋斗,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浓、成色更足。
优质水稻筑基,夯实发展底气
秋天的托乎拉乡,金色稻田传递着丰收的喜悦,富硒土地孕育的稻穗饱满沉实。“‘十四五’这几年,我们靠着这方富硒田,彻底改写了‘靠天吃饭’的历史。”托乎拉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员握着饱满的稻穗感慨道,“全会提到统筹发展和安全,这在我们乡就是把水稻产业做精做优。”
依托天然富硒地块的独特优势,托乎拉乡将水稻产业打造成经济发展的“压舱石”。2025年全乡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05万亩,通过全面推广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管“五良”种植技术,亩产提升至716.53公斤,年产量突破2.2万吨,让“粮仓”根基愈发稳固。让好米走出新疆,托乎拉乡依托电商直播,托万克苏布拉克村单村年直播售米达700余吨,“看得见的生态、听得见的故事”让“托乎拉富硒大米”成为全国消费者餐桌上的佳品。
“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正是我们的发力点。”乡农发中心表示,“下一步要持续推动水稻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让富硒大米既产得出、又卖得好,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
突破特色种养,激活多元产业
在尤喀克库尔巴格村的稻田里,村民们正忙着捕捞澳洲淡水龙虾,肥硕的龙虾在网兜里翻滚,一派丰收景象。“谁能想到南疆的稻田里能养出这么好的龙虾!”群众笑着说:“‘稻虾共作’亩产收益超0.4万元,是传统种植的3倍,这都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甜头。”
学习全会精神后,托乎拉乡更加坚定了“多元兴乡”的发展思路,打破“单一产粮”的局限,打造出“南疆水乡”的生动场景。托万克库尔巴格村的“稻田养鱼”年产量达50余吨,推翻“南疆缺水难养鱼”的偏见;金华新村的20亩荷花池,既成景观又产莲藕莲子,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林果产业同样成效显著,4.93万亩核桃、苹果通过先进种植技术实现增产20%,产品远销北上广,尤喀克库尔巴格村核桃加工合作社带动120名村民就近就业,日均收入180元。
“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就是要把‘特色’做成‘优势’,让一亩田能收‘数亩财’”该乡分管农业的副乡长表示,将持续壮大特色种养规模,让多元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提款机”。
农文旅融合,开辟振兴新局
金黄的胡杨林下,游客们体验着收割稻谷的乐趣;冬日的稻田里,冰雪乐园中传来阵阵欢笑。如今的托乎拉乡,早已从“种庄稼的农田”变成“可游玩的景区”,农文旅融合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学习全会精神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字段让我们备受鼓舞。”乡文化旅游分管领导介绍,依托“鱼米之乡”的生态与乡土文化,托乎拉乡打造了系列特色体验项目,“我在托乎拉乡有块田”让城市游客实现“农耕梦”;“胡杨林丰收节”融合美景与美食,去年至今累计举办特色活动5余场,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冬季“冰雪节”更让乡村淡季不淡,冰雕雪滑梯搭配麦西来甫展演,让游客在玩乐中感到受民俗文化。
目前,“稻乡民宿”集群已初具规模,闲置房屋变身特色民宿,配套的“稻米主题餐厅”推出富硒米饭、稻田鱼火锅等美食,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产业链。“全会吹响了接续奋斗的号角,我们要继续深挖农文旅融合潜力,让乡村既有‘烟火气’又有‘诗和远方’,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该负责人说。(通讯员:兰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