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治理 >
综合治理
让灵活就业者端稳 “保障碗”
时间 :   2025-08-28 19:1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8 月 2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座谈会,专门研究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两亿多灵活就业者的权益保障,从政策倡议走向制度落地,既是社会保障 “全民覆盖” 的必答题,更凸显新就业形态下 “效率与公平” 平衡的紧迫性。如今灵活就业已不是少数人的选择,而是就业结构的重要组成,若始终让劳动者游离于保障之外,既失公平,也难让这种就业方式走长远。


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们,是城市运转的 “毛细血管”,可身份模糊、劳动关系不清,让他们长期处在保障空白区。按常理说,任何劳动者都该有基本保障兜底,一旦遭遇工伤、纠纷,没制度托底,个人根本扛不住。就像那位网约车司机的无奈:“平时平台抽成不含糊,出事儿却没人管”,这话戳中的,正是灵活就业权益保障体系的短板。


好在各地已开始务实补位。河北石家庄在社区设 “灵活就业服务站”,给骑手建电子台账;四川成都把党组织建在物流链上,党员骑手牵头解难题;浙江杭州让党员站长收集意见,调整不合理考核。这些做法都是把服务送上门,把分散的劳动者纳入服务网,成本不高,却能让政策红利直接落到人身上。


党员干部也在往一线沉。广东深圳有人社干部驻点物流园,白天跟司机跑运输听诉求,晚上整理问题写报告,推动出台了保障指引;湖南长沙社区干部联合律师,每月在商圈设维权点,帮多人追回欠薪。这不是走过场,是真扎进基层找问题,这样的政策才不会和现实脱节。


工会的作用也不能少,不然灵活就业者连集体发声的渠道都没有。东莞搞 “片区建会 + 线上入会”,一年拉了几万骑手、司机进工会,还推动设 “爱心驿站”;长春工会和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灵活就业意外险,个人掏点钱就能享工伤、医疗保障。工会作为劳动者代表,能平衡个人与平台的力量,这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


制度设计上,各地也在因地制宜。宁波的社保,政府补 30%、平台担 20%、个人出 50%,年限还能跟职工社保衔接;德阳搞 “政府 + 平台 + 工会” 三方调解,7 天解决 80% 以上纠纷;株洲给合规平台减免税收。这些办法让政府、平台、个人共担责任,保障体系才能长久。


灵活就业不是临时现象,保障自然不能 “临时对付”。只有把它纳入常规制度,织密服务网、建强基层阵地,让工会和党员干部真发挥作用,两亿多人才算真端稳了 “保障碗”。靠单一主体的善意撑不起长期保障,唯有制度明确、组织有力、多方共担,灵活就业这条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工会: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