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治理 >
综合治理
让青春根系在基层土壤里深扎
时间 :   2025-08-22 22:0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邓阿玲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干部成长的“天然培养基”。当下,一批批青年干部主动走出“温室”,带着朝气与锐气扎进基层,在田间地头、社区院落扎下根来。他们的选择,既是对“自找苦吃”精神的践行,更在证明:青春的价值,唯有在贴近群众的土壤里才能长得扎实。


俯下身,在“接地气”中校准方向。青年干部初到基层,最需打破的是“象牙塔”思维。基层不是理论试卷,没有标准答案——村民关心的“灌溉渠堵了咋整”,社区居民念叨的“老年食堂饭够不够热”,这些带着烟火气的诉求,从来不在书本的章节里,只在俯身倾听的耳朵边。


放下“干部架子”,才接得上“基层地气”。不是拿着表格问情况,而是蹲在田埂上聊收成;不是对着PPT讲政策,而是坐在屋檐下说家常。当青年干部把“我要做什么”换成“你们需要什么”,把“我觉得”改成“我听听”,才能真正摸清基层的“脉搏”,让工作方向跟着群众需求走,而不是跟着主观想象跑。


沉下心,在“解难题”中锤炼筋骨。基层工作从不是“轻松差事”:可能是汛期里跟着排查隐患,可能是帮村里琢磨产业路子,可能是反复调解邻里那点“小疙瘩”。这些事看着琐碎,却桩桩连着民生,正是锤炼本领的“实战场”。


急不得,也慢不得——急了容易“想当然”,拍脑袋出主意;慢了会让群众“等不及”,凉了人心。青年干部沉在基层,练的就是“平衡功”:既要耐着性子把政策讲透,又要灵活变通找解决办法;既要盯着“大方向”抓重点,又要顾着“小细节”暖人心。在一次次“啃硬骨头”里磨掉浮躁,在一遍遍“钉钉子”中攒下经验,本事才会从“纸上”落到“手上”。


扎下根,在“守初心”中沉淀情怀。“扎根”不是熬时间,是把心留在这里。不是驻村一年算“完成任务”,而是哪怕离开,也记得村里的路修到了哪,社区的老人谁需要常照看;不是把“服务群众”当口号,而是真觉得“他们的事就是我的事”。


这种“根”,是对土地的熟——知道哪块地适合种啥,哪条巷子里有啥老规矩;更是对群众的亲——能叫出每个大爷大妈的名字,清楚哪家有啥难处。青年干部在基层待得越久,越懂“初心”不是抽象的词,是藏在“再去看看”的惦记里,藏在“没办好就不撒手”的执拗里。当情怀从“新鲜感”变成“归属感”,青春的根系自然就扎深了。


基层的土壤或许朴素,却最养人。青年干部把脚扎进这里,既是为群众办实事,也是为自己“补营养”。毕竟,只有根系深了,青春的枝干才能长得挺拔——这既是基层的期待,也是成长的必然。(久仰镇人民政府:邓阿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