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活着》,是二十来岁刚工作的那年。大学同学把书塞给我时,叮嘱说,看完一定要还给她。读这本书时,我中断了好几次——福贵的娘病死在床上,我中断了;凤霞难产死在医院,我中断了;有庆被抽血抽死,我中断了……有时候会气得发抖,有时候会伤心流泪,感慨“活着”怎么这么苦啊?
那时候的我,刚步入职场,常会被工作压力压得喘不过来气,也会觉得生活怎么这么难。给同学还书时,她说,活着本来就不容易,熬吧。
十多年后再读《活着》,是在陪儿子逛书店时,眼角瞥见书架上的《活着》。如今的我,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是职场里能独当一面的“老员工”。我把书买回家,坐在书桌前,翻阅着。
十年前的我,觉得“活着”是熬,是对抗苦难;十年后的我,才懂“活着”是接纳,是温柔地抱着生活的褶皱继续走。就像福贵,他失去了所有亲人,可他还是会给老牛喂草,会坐在田埂上晒太阳,会想起家珍的笑容——他的“活着”不是绝望,是对生活的珍惜,是把每一段回忆都藏在心里,像藏着一颗糖。(新疆润江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张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