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理论政策学习力。基层干部加强理论政策学习是提升自身能力、服务群众的重要基础,需要结合工作实际,采取系统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首先可以明确学习目标,结合岗位需求,制定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例如每月精读一本政策文件、定期撰写学习心得。其次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主动查阅相关政策法规,形成解决方案。
最后拓宽学习渠道,可以通过线上资源学习,关注“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等官方新媒体。基层干部可将理论政策学习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二是加强深入群众宣传力。基层干部深入群众加强宣传,关键在于贴近群众需求、创新宣传方式、建立信任关系,让政策真正“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首先常态化走访,定期开展“入户走访”“田间唠嗑”等非正式沟通,了解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针对性地制定宣传内容。其次与群众“同频共振”学习群众语言,避免“官话套话”,用方言、顺口溜、地方故事解释政策,最后创新宣传形式,让宣传“活”起来,村广播“接地气化”:用方言录制短音频,分时段播放政策要点(如医保缴费提醒、防诈骗口诀), 建立“村组微信群”;定期推送政策图解、短视频。
三是克服急于求成结果力。基层干部面对任务重、压力大的工作环境,容易因急于求成而忽略工作质量或群众需求。要克服这种心理,需从心态调整、方法改进、目标管理等方面入手,调整心态,基层工作直接面向群众,解决的是具体问题,需要耐心和细致。认识到“见效快”不等于“效果好”,需在“稳”与“快”之间找到平衡。克服急于求成的关键,在于将“速度焦虑”转化为“质量意识”和“过程掌控力”。通过科学规划、群众参与和阶段性反馈,既能实现工作目标,又能避免因急躁导致的资源浪费或信任损耗,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工作者。(贵州省榕江县三江水族乡人民政府:石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