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动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行事之准则、立身之根本,更是作风建设的“压舱石”。优良作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严格规矩的约束、锤炼中逐步养成的;不良风气的滋生蔓延,往往源于规矩意识的淡薄、纪律防线的失守。无论是个人修身立德,还是团队凝心聚力,抑或是社会风清气正,都离不开规矩的规范与滋养,唯有以规矩立心、以规矩行事,方能锻造出经得起考验的好作风。
规矩是作风的“定盘星”,明规矩方能正方向。作风是外在表现,规矩是内在标尺,二者互为表里、辩证统一。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纪律,到“中央八项规定”的刚性约束;从企业“按制度办事、按流程操作”的管理准则,到个人“严于律己、言行一致”的行为规范,规矩始终为作风建设划定了清晰边界。如果没有规矩的约束,思想就容易“跑偏”,行为就容易“越界”,作风自然会滑坡变质。那些漠视规矩、肆意妄为者,往往从“小节不拘”开始,逐渐陷入“大错不忌”的泥潭,最终不仅败坏个人形象,更损害集体利益。反之,心中有规矩、言行守底线,就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纷繁复杂的诱惑面前站稳脚跟,让务实、清廉、担当的作风成为自觉追求。
规矩是作风的“磨刀石”,守规矩方能强本领。好作风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更是在规矩的严格锤炼中磨出来的。遵守规矩看似是“约束”,实则是“保护”,它能让工作更规范、做事更高效,让作风在履职尽责中愈发过硬。在基层一线,“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公开”的规矩,让干部们养成了求真务实、为民服务的作风,既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又赢得了民心;在企业车间,“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铁律,让员工们养成了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作风,既保障了生产安全,又提升了产品质量;在科研领域,“学术诚信准则”的坚守,让研究者们养成了潜心钻研、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创新创造行稳致远。正所谓“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只有将规矩内化为行动自觉,才能在严格要求中锤炼过硬本领,让作风建设与能力提升同频共振。
规矩是作风的“传家宝”,严规矩方能兴事业。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规矩的长期滋养与刚性执行。回顾党的百年历程,正是因为始终坚守严明的纪律规矩,才培育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凝聚起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强大力量。今天,无论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还是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抑或是企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都需要将规矩挺在前面,以严的基调、实的举措抓好落实。领导干部要带头守规矩、作表率,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普通个体要自觉学规矩、守底线,让规矩意识融入日常、化为习惯。唯有上下同心、内外同向,将规矩的刚性要求转化为作风建设的自觉行动,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计划乡人民政府: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