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动态“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10月28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恰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之际,会议明确提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攻坚战、持久战”,为新形势下持续深化基层减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联系群众的“前沿阵地”,唯有坚决破除形式主义顽瘴痼疾,才能让基层干部从无谓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抓落实、惠民生上,为“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筑牢基层根基。
纠治“急功近利”,以“实策”谋长远。形式主义的根源,在于部分干部错位的政绩观。当前,一些地方在布局新兴产业、推进项目建设时,不顾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盲目跟风追捧热点领域,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有的地方将指标层层加码,把“说了当做了、做了当做成了”,违背了发展规律和群众意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纠治此类问题,关键要引导干部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要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把调查研究作为谋划工作的前置程序,让决策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破除“唯数字论英雄”“唯项目论政绩”的片面导向,让“潜绩”得到应有认可,推动干部从“追求短期效应”转向“谋划长远发展”。
弘扬“短实新”风,以“实效”提效能。“文山会海”是束缚基层干部手脚的突出痛点,也是形式主义最直观的表现。过去,基层干部常被“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所困,有的会议冗长空洞、脱离实际,有的文件照搬照抄、缺乏指导性,导致干部陷入“报表堆里找政绩、材料文中求实效”的怪圈。正如古人所言:“文以载道,政以惠民。”整治“文山会海”,既要“减量”更要“提质”。要严格落实精文减会要求,能合并的会议一律合并,能现场办公的绝不发文,让文件真正“短而实”、会议真正“简而效”;更要强化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坚决杜绝“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挂牌泛滥”等问题反弹,让基层干部从“案头”走向“地头”,把精力集中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落地上来。
坚持“常抓不懈”,以“机制”固成效。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整治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靠制度发力、以机制固本。从2019年中央启动专项工作机制,到2024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党内法规形式出台,再到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形式主义行为纳入处分范围,制度笼子越扎越紧。“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巩固减负成效,关键要健全长效机制。要强化监督问责,对形式主义典型问题严肃通报、以案促改,公开通报“形象工程”“过度装修”等问题,形成强大震慑;也要明确权责边界,厘清基层职责清单,杜绝“上级甩锅、基层背责”现象,同时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让减负与赋能并重。唯有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才能防止形式主义“反弹回潮”,让基层减负的成效真正惠及群众、推动发展。(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广文街道:孙荣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