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以“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
时间 :   2025-11-03 18:1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刘坤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的前沿阵地,400万基层干部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以“5+2”“白加黑”的实干精神,深刻践行“辛苦指数”与“幸福指数”的辩证统一。2025年,《关于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综合改革方案》等政策落地生根,不仅为基层干部队伍带来了待遇提升、保障完善的“政策春风”,更通过减负松绑、职业发展等制度创新,将“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庄严承诺转化为群众获得感的生动实践。


《2025年村干部入编实施细则》明确“连续任职5年且考核优良可入事业编”,但在落地过程中显现出结构性矛盾:西部某县首批入编的7人皆为乡镇推荐,52岁的陕北老支书王德发虽带领村民收入翻番,却因超过40岁的年龄红线而遗憾离场。这种“经验断层”倒逼政策弹性化——国家开放大学农村行政管理专业提供50%学费补贴,为超龄干部开辟学历提升通道。在黄河山东邹平段堤防上,工管科科长李庆三年如一日坚守岗位。面对“水难存、肥易失”的难题,他带领团队在40℃高温下培育出每平方米成本仅6.5元的优质草皮,较外购节省65%的财政支出,22公里堤防披上“绿甲”,彰显了破解“生态考题”的责任担当。


然而,实干之路亦有警示。河南某村支书因公款吃喝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禁选五年,35岁的新村主任因政策不熟导致百亩良田抛荒,这表明基层治理需“肯干事”与“会干事”能力并重,政策培训与实践历练缺一不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重构了评价体系,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等指标权重提升至60%,取代了“材料厚度决定政绩”的旧模式,推动干部精力从“应付检查”转向“解决问题”。


在“月薪6800元+公积金”的制度保障与“减报表、增服务”的改革赋能下,400万基层工作者必将在乡村振兴征程中谱写更多“辛苦换幸福”的时代华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贵州省剑河县南明镇人民政府: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