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学生教室内举凳砸向教师,“小事件”处理更须着眼大局
时间 :   2025-08-27 18:3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苗凤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8月25日,一则教室监控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视频显示,一名教师从讲台走向学生并说道:“干啥呢,东西交出来,快点。”随后,该学生突然情绪失控,猛力推开身旁同学,抄起凳子砸向教师。在场学生迅速上前阻止,教师也被前排学生搀扶离开现场。(2025年8月26日 红星新闻)


学生在课堂做小动作,教师出言批评本属正常履职,却未料到竟引发如此激烈的肢体冲突,甚至导致教师身体受伤。这或许是一起极端偶发事件,但其背后的成因与反映出的教育管理、学生心理、家校合作等问题,却值得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严肃思考。


教师履行管教职责,学生理应接受教育并及时改正。然而,该学生不仅拒绝批评,更是情绪爆发、出手伤人,这种行为若非源于心理或情绪障碍,则暴露出其基本教养与尊师观念的严重缺失。若该生确存在心理问题,则更应深入审视其成长环境与家庭教育是否存在重大疏漏。事件发生后,不能仅停留在个案处理层面,更需从系统上溯源反思。


在这起事件中,教师无疑是直接受害者。但我们也不禁要问:学校是否平时就已掌握该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如果该生确实存在情绪障碍或心理危机,教师在与其沟通时是否采取了适宜的方式?有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个别关怀?批评的语气、沟通的方法是否成为激化矛盾的导火索?这些都应成为后续调查的重点。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心智发展中的未成年人,特别是对那些心理敏感或行为异常的学生,更须讲究教育的艺术与分寸。


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必须依法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对施暴学生予以相应教育和惩戒。不论其是否存在心理问题,暴力行为都不能被轻易合理化。如果因其年龄偏低就从轻处理,不仅是对受害教师的不公,更是对法律与社会公序的挑战。该承担的责任必须明确,该执行的校规校纪不容含糊。唯有如此,才能树立起基本的规则意识,让学生明白:任何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另一方面,若调查证实该生存在心理或家庭方面的深层问题,则学校、家庭与社会应协同介入,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与行为矫正,而不是简单处罚了事。既要惩戒纾解表象,也要根治内因,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


一件课堂冲突,折射出的是大议题。它再次提醒我们: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关乎心灵的塑造。学校须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机制,教师也需不断提升沟通与管理智慧。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这场讨论中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一代人,使他们明是非、有节制、心存敬畏与善良。(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