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干部作风的立体镜像。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战略要求,党员干部当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认知,在思想破冰中凝聚共识,在服务提质中彰显作为,在机制革新中突破藩篱,以作风之变催生环境之变,以环境之变撬动发展之变,让营商沃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思想破冰激活力,以“刀刃向内”的魄力转作风。破旧立新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首要命题。党员干部需以思想觉醒打破“衙门习气”,用服务理念置换“官本位”思维,通过沉浸式换位体验、常态化作风评议,在“角色转换”中深挖服务堵点,在“场景倒逼”中破除思维定式。要聚焦行政审批、执法监管等关键领域,系统推进流程再造、事项精简、效能革命,构建全链条闭环监督体系,将“红脸出汗”的压力转化为“立行立改”的动力。要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自觉,以作风体检、反向测评等创新机制,推动服务意识从“要我改”向“我要改”深刻转变,让“勤勉务实、担当作为”成为干部队伍的鲜明标识。
服务提质添动力,用“精益求精”的匠心优环境。优质服务是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党员干部当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在政务大厅设立专项服务窗口,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集中攻克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深化领导干部包联机制,通过“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一事一议”专题协调,打造“诉求直达、服务直通、政策直享”的绿色通道。要加速推进数字化改革,建设智慧政务平台,推动政策兑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更需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估,让企业家当“阅卷人”,用市场口碑检验服务成色,形成“服务提质-企业满意-发展提速”的良性循环。
机制创新聚合力,靠“系统集成”的思维促长效。制度建设是营商环境优化的根本保障。要构建“顶层设计+基层创新”的立体化制度体系,制定优化营商环境行动纲领,健全动态监测、定期调度、科学考评的推进机制。创新设立营商环境观测点,打造政企互动“前哨站”,实时捕捉市场主体的“痛点”“盼点”。探索信用承诺、容缺受理等新型审批模式,为诚信企业开辟“高速通道”。建立改革容错与正向激励并行的保障机制,既划定履职红线,又设立创新特区,让干部放下包袱、放开手脚。通过选树典型、推广经验,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让优化营商环境从“单项突破”迈向“整体跃升”。
优化营商环境,是攻坚战更需持久功。党员干部当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既做破除积弊的“先锋队”,更当深耕服务的“实干家”。要始终保持“归零心态”,在简政放权上持续发力,在精准服务上迭代升级,在制度创新上敢闯敢试,让政策阳光雨露精准滴灌市场主体,让政务服务春风化雨温暖企业心田。唯有以驰而不息的韧劲、刀刃向内的勇气、系统集成的智慧,方能将营商环境“软实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近悦远来”的营商新篇章!(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委组织部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