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保11月9日凌晨3时40分,库车市医共体总院人民医院手术室的灯光终于熄灭。一场历经6小时、堪称“雷区穿行”的高难度手术,成功让一名罹患“肠结核、腹腔结核,致全腹腔严重肠粘连并腹内疝”的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此次由来自宁波市第二医院的柔性援疆医疗专家郑成,与该院普外二科团队紧密协作,顺利实施的腹腔粘连松解及腹内疝复位手术,标志着当地医疗在复杂腹腔重症救治领域实现了新突破。
术前,患者因急性剧烈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紧急入院。经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肠梗阻、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内疝形成可能”,更特殊的是,他还处于“冠脉支架植入状态”,长期口服阿司匹林。

“影像学显示腹膜水肿严重,肠管嵌顿、扭转已导致血运受阻,若不及时手术,6—8小时内就可能出现肠坏死、穿孔,进而引发感染性休克,死亡率极高。” 该院普外二科主任吐尔洪・沙木沙克回忆起当时的危急情况,仍面露凝重。更棘手的是,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增加了手术出血风险,而腹腔内严重粘连可能导致解剖结构紊乱,分离操作稍有不慎便会损伤肠管或血管,手术难度堪称“在刀尖上行走”。
面对患者的生死危机,普外二科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联合麻醉科、心内科、ICU病房等多学科专家开展会诊,经过充分术前讨论并制定周密方案及应急预案,全力保障手术安全。
术中,郑成手持器械示范分离技巧,团队成员则默契配合,递钳、吸血、止血有条不紊。术中所见比预想更严峻——腹腔内肠管与肠管、肠管与腹壁间被致密的粘连组织紧紧包裹,原本清晰的解剖层次完全消失,如同“一团乱麻”。
团队凭借经验、技巧与耐心,借助腹腔镜仔细辨认组织边界,以钝性结合锐性分离,精细松解粘连,逐步恢复肠道解剖位置。数小时操作后,成功解除全部粘连,复位嵌顿扭转肠管,术中出血量仅50毫升,远低于预期。
“确认肠管血运良好的那一刻,整个手术室都松了口气。”参与手术的普外二科医生说。术后第一天,患者已能自主排气,腹痛腹胀症状完全缓解。“要是以前遇到这么复杂的病例,可能需要转往乌鲁木齐甚至疆外医院,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高水平救治,太感谢宁波和库车的医生了!”患者家属激动地说。
“这次手术成功,是两地医疗‘技术互补、经验共享’的结果。”库车市医共体总院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永兴表示,自宁波开展柔性援疆以来,像郑成这样的专家通过“手把手”带教、疑难病例会诊、手术示范等方式,已帮助医院普外学科掌握了多项复杂手术技术,此次高难度腹腔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应对重症腹腔疾病的能力迈上新台阶。
郑成感慨地说:“援疆的意义不仅是完成一台手术,更是把技术留在库车。我们还通过远程会诊、线上培训等方式,持续助力当地医疗团队成长,让更多边疆患者受益于甬库医疗协作的成果。”(库车市融媒体中心:王红丽、资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