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落实“医防融合”战略部署,切实提升公共卫生与临床诊疗协同能力,实现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人才互补,培养“公卫精、医疗通、应急强”的复合型人才,近日,在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医共体十二团医院成功举办师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MMC标准化高血压管理体系构建与医防融合实践进阶培训班”。来自第一师医院医共体团场医院、第三师医院医共体团场医院、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医共体团场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等参加了现场培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谭塔林副院长,第一师五团医院院长雷英、三团医院副院长朱煜、十一团医院副院长柴霞出席开班式,第一师中医院院长陈永青主持开班式。
谭塔林副院长在开班式上致辞。他代表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对在百忙之中远道而来授课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推动高血压标准化管理和医防深度融合,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守护人民健康的必由之路。希望各位学员做到:一是锚定规范,筑牢专业根基。要深刻理解指南更新背后的循证医学逻辑,将血压分级、危险分层、药物选择等标准内化为临床习惯,让每一次诊疗都经得起科学检验;二是聚焦协同,打通医防壁垒。要以本次培训为契机,掌握“以慢病为切入点的医防融合路径”,推动医院诊疗与社区预防、患者自我管理形成合力,构建“全社会协同”的防控格局;三是创新应用,激活基层效能。要结合各团场人口结构、疾病谱特点,将MMC标准化流程与本地实际结合,探索个性化管理方案,让标准化服务更具“兵团特色”与“民生温度”。
陈永青院长在开班式上致辞,高血压是慢性病防控的“主战场”,基层医疗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对于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至关重要。本次培训聚焦的MMC(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模式,既是理论"充电",更是能力"升级"。陈永青院长对参培学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以"国之大者"站位,认识高血压防控对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意义;二是以"问题导向"思维,聚焦基层药物可及性、患者依从性等难点,探索本土化解决方案;三是以"学以致用"态度,将指南标准、管理模式转化为"防得住、治得好、管得久"的实效,切实提升基层防控能力。
此次培训班特邀第三师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心主任袁春梅,第三师四十九团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钱斌,第三师五十一团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张志岩,第一师医院CCU主任卢辉,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婉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公共卫生科副主任孔令乔6位专家授课。培训班由十二团医院副院长邓峰主持。
第三师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心主任袁春梅就《以慢病为切入点的医防融合路径探索》进行专题授课。
第三师四十九团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钱斌主治医师,就《推动医防融合实现慢病全流程管理、信息化赋能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的实操分享,破解基层数据管理难题,实现“理论-实操”无缝衔接,真正让先进理念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
第三师五十一团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张志岩就《“健”字贯穿全流程“防”字贯通全体系》进行专题授课。
第一师医院CCU主任卢辉对《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的循证解读,明确诊断与治疗的“金标准”。
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婉斐从高血压流行和防控现状、血压测量与评估、危险因素处理和基层老年患者的血压管理等方面详细为大家解读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MMC高血压管理模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公共卫生科副主任孔令乔,分享MMC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实践经验,围绕深化医共体协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实践——紧扣“规范、创新、融合”三大主题进行授课。
整个培训过程授课专家讲解生动详实,内容极具前瞻性和实用性。学员们纷纷表示课程安排紧密贴合基层工作需要,从政策性支持、信息化建设、新模式探索等多维度进行交流探讨,促进医防管理能力的综合提升,解决了诸多日常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对提升高血压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大有裨益。
“各位授课专家经验丰富,内容全面、主题鲜明、观念新颖、实用性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师市基层团场医院做好MMC标准化高血压管理工作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能力都具有指导性,为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管理工作和医防融合实践工作夯实了基础”。十二团医院科教科主任陈凤华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二团医院:梁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