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安全环保 >
安全环保
睡梦中突发脑梗 超常规溶栓背后 看专家如何破解脑梗救治难题
时间 :   2025-09-17 17:1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胡珺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第一师医院神经内科医疗团队,成功为一名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患者开展溶栓治疗,目前恢复良好。此次超过时间窗为急性脑梗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为医院首例。


65岁的阿斯亚?9?9艾热范江(化名)怎么也没想到,一场寻常的睡眠竟藏着危机——8月31日早上9时,她从睡梦中醒来后,突然无法回应女儿的呼唤,右侧胳膊和腿更是完全无法活动。


阿斯亚·艾热范江的女儿回忆:“前一天半夜2点,妈妈还能起身去厕所,当时就说右腿有点使不上劲,但能拖着走,怎么过了几小时就这么严重了!”


察觉异常后,家人立即将阿斯亚送往第一师医院急诊科。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杜怀文、副主任医师张锋利第一时间赶到急诊科会诊,结合症状与初步检查,迅速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可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急性脑梗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窗”为发病4.5-6小时以内,而从阿斯亚半夜出现轻微症状到就医,时间已远超这一标准,且准确发病时间无法精准判断。

神经内科医疗团队查看患者恢复情况。胡珺 摄.jpg

“一旦错过黄金治疗时间,只能靠常规改善循环药物疏通血管,效果有限;要是给超时间窗的患者盲目溶栓,颅内出血的风险会大幅升高。”杜怀文主任解释道,“但我们不想轻易放弃患者,决定用多模式影像检查做一次精准评估——这是判断她是否还有溶栓机会的关键。”


第一师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引入的超高端双源Force CT(第三代双源CT)此时发挥了核心作用,通过CTP脑灌注成像检查,医护团队清晰看到:阿斯亚的核心脑梗死面积仅为6.1ml,为小核心大梗死。


“大脑细胞就像地里的庄稼,在核心区域周边,缺水但还能救活的作物我们叫缺血半暗带。”张锋利副主任医师通俗地解释,“患者的检查结果说明,她大脑里还有大量未完全坏死的缺血半暗带细胞,只要及时打通堵塞血管,这些细胞就能恢复供血、重新‘活’过来。”


基于这一精准评估,医疗团队迅速为阿斯亚实施溶栓治疗。药物注入后,堵塞的脑血管成功再通,缺血的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液滋养。治疗次日,阿斯亚就能简单回应对话,右侧肢体也能轻微活动;经过半个月的康复治疗,她已能独立下地行走,生活基本恢复自理。


“要是没赶上这次治疗,我妈可能一辈子都站不起来了!”康复出院时,阿斯亚的女儿带着写有“医术精湛传四方 医德高尚暖人心”的锦旗,送到神经内科医护人员手中,红底金字的锦旗里,满是对医疗团队挽回亲人生活希望的感激。


此次超时间窗溶栓治疗的成功,不仅是第一师医院首例该类型病例突破,更填补了医院在“不确定发病时间急性脑梗”诊疗领域的空白。它打破了“超过6小时不能溶栓”的传统认知,证明通过多模式影像检查精准识别“缺血半暗带”,能为更多超时间窗患者争取救治机会,降低致残率,也为后续类似病例的诊疗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胡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