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贵州省汛期灾害预警叫应‘211’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以来,从江县严格对照要求,精准发力、协同联动,在防范化解汛期安全风险、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切实筑牢了防汛减灾 “安全网”。
分级叫应精准高效,风险防控关口前移。依托“两叫应”机制,实现预警信息从“预报预判”到“临灾应对”的全链条覆盖。在预报叫应阶段,气象部门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后,县应急局立即协同气象、水务等部门,2小时内完成对全县20个乡镇(街道)及26个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的叫应提醒。今年入汛以来,累计启动预报叫应12次,督促各行业部门提前排查整治隐患点405处,储备应急物资20213件,组织地灾、消防、森防演练等200余场次,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在临灾叫应环节,通过“电话+短信+微信”“智慧应急终端”多渠道联动,实现预警信息“分钟级”传递。“6・24”“6・28”洪涝灾害期间,降雨量及洪峰达到临灾叫应阈值后”,县应急局、水务局、气象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科学会商研究,迅速启动响应,成功抵御两轮超警洪峰侵袭,及时转移人口70186人,其中紧急转移避险54493人,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闭环反馈压实责任,应急处置提速增效。“一反馈”机制推动形成“叫应-落实-反馈”的工作闭环。在预报叫应反馈中,要求各单位2小时内反馈防范措施部署情况,建立 “日调度、周通报”制度,对响应迟缓、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约谈,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临灾叫应反馈环节,通过“1小时首次反馈+持续跟踪报告”模式,实时掌握“关、停、撤、转”措施执行情况。在“6.28”洪水肆虐时,迅速协调消防等专业救援队伍,驾驶冲锋舟深入淹没区域,通过破窗、船只运送、担架转运、搭建索道等方式,紧急救援群众74名,实现了零伤亡。
职责清单明晰分工,协同作战凝聚合力。“一清单”明确部门职责,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县应急管理局牵头建立汛期安全风险与隐患清单,对全县6家非煤矿山、17家工贸企业、24家危化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累计发现隐患218处,整改率达99%。在“6.24”“6.28”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期间,从Ⅳ级升级至Ⅲ级、Ⅱ级,甚至升级至Ⅰ级等,每一次响应调整都基于科学研判与快速决策,确保预警信息“叫应”到最小单元,推动巡查排险、人员转移等工作高效开展。组织258名干部轮班值守,对重点区域实施24小时动态监测,及时清理道路障碍300余处,保障救援生命线畅通无阻。
下一步,从江县将持续深化“211”工作机制应用,加强预警信息智能化建设,完善多部门联合研判机制,以更扎实的举措、更高效的协同,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县安全度汛提供坚实保障。(贵州省从江县应急管理局:沈全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