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第一师医院骨科三病区医生办公室内,正在书写病历的满时峰医生猛地抬头,当看清门口身着白大褂的身影时,他瞪大眼睛惊呼:“朱老师?您怎么来了!”出现在门口的正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专家朱苏南教授。自2021年中组部浙江省第十批 “组团式” 医疗援疆工作结束后,他每年都会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开展技术指导,此次更是以柔性援疆专家的身份再度重返第一师医院。
朱苏南教授与第一师医院的缘分始于2020年,当时他作为中组部浙江省第十批“组团式”医疗援疆专家,在骨科三病区(运动医学专科)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对口援疆工作。援疆任务结束后,他始终牵挂着这里的患者与同事们,坚持每年回到骨科三病区提供技术支持。此次再来,他受邀参加医院举办的兵团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25年第八届兵团南疆骨科新进展学习班”,并授课。授课结束后,在骨科三病区主任王良勇等人的陪同下,他回到曾经工作过的科室,了解科室发展变化及住院患者情况,同时开展教学查房、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组织疑难病例讨论等工作。
在病房内,朱苏南教授和授课专家钟雨婷教授(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与科室医护人员,一同查看了3例肩袖撕裂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这位患者肩袖撕裂范围超过5厘米,属于巨大撕裂,术后三天,正是功能恢复的关键期。”满时峰医生介绍着病情,朱苏南已俯身手把手调整患者的手臂角度。“来,跟着我做,想象手里握着个杯子,慢慢抬到耳朵边…… 对,就是这样,感觉到肌肉发力了吗?”他一边示范,一边用手在患者肩胛骨周围轻轻按压,“这里的肌肉力量还不够,我们得制定新的训练计划,每天增加三组抗阻训练……”耐心细致的指导让患者和家属倍感安心。
王良勇主任回忆,朱苏南老师在第一师医院工作期间,带领团队并依托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运动医学难题,从运动医学的基础理论到精细的肩、肘、腕、髋、膝、踝关关节镜微创技术,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为科室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而这几年的持续指导,更让科室的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俯首甘为孺子牛,问世间,尚余疾症否,不负白头……”这是朱苏南援疆期间写的一首诗。此次重返,他的行囊里依旧装满了最新的手术视频和康复指南。在科室办公室的疑难病例讨论会上,他针对几例复杂病例提出的治疗方案,让在场医护人员频频点头,受益匪浅。
“这里的患者需要我,这里的同事们还需要助力,只要需要,我还会再来。”朱苏南老师说。当他与第一师医院医务人员一同走在长长的病区走廊上,阳光透过窗户洒下斑驳的光影,宛如这场跨越万里的医者情缘,年复一年,依旧清晰而温暖,续写着援疆医疗的动人篇章。(新疆阿克苏一师医院宣传科:黄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