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病人床旁,他屏气凝神调整呼吸机参数,守护生命;医疗安全红线前,他指导大家定制度、优流程、强演练,主动担当;医院发展的蓝图里,他积极贡献智慧、挥洒汗水,擘画未来。他是浙大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科专家徐培峰,3年前从西子湖畔来到大漠边缘,边疆人民的健康需求让他蜕变成一位“多边形战士”,全力建设兵团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守护各族群众生命。
深耕呼吸治疗专业,点亮生命之光
初抵阿拉尔,徐培峰面临严峻现实:南疆地区急危重症救治体系薄弱,呼吸治疗近乎空白。不言败的他定下了双重目标:抢救生命于当下,培育团队利长远。
面对因肺功能极差被多家医院拒诊的肺癌患者,徐培峰和同事们共同探讨、细化治疗方案,经他两周的精准呼吸治疗后,患者王先生肺功能明显改善,最终成功接受手术。“我之前走几步路都喘,现在能爬好几层楼了!”患者的感慨,正是对徐培峰“让患者站着生活,而非躺着生存”理念的最佳诠释。
徐培峰的专业版图不止于临床。他主持医院肺功能室建设,仅2023年上半年,医院肺功能检查就达到2600余人次。面对暴增的群众需求和科室人员有限的矛盾处境,他积极推动“肺功能基层筛查”计划,将筛查关口前移,惠及更多基层群众。徐培峰还根据病人需要,先后引进了激发试验、心肺运动检查2项新技术,填补了区域医疗技术的空白。
徐培峰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要在南疆打造一支呼吸治疗人才队伍。在徐培峰的指导下,8名医护人员先后参加中国医师协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分会的肺功能与心肺运动检查诊断培训,人才队伍初具雏形,为学科长远发展注入了核心动能。通过100多次周培训、20余次疆内学术会议等方式,徐培峰将多年经验和前沿理念倾囊相授,在徐培峰和同事们的不断努力下,经鼻/经气切管高流量氧疗、困难撤机病人的程式化撤机、气管镜技术在危重症患者的深度应用等技术医院已能常规开展,“呼吸支持”这一生命守护技术扎根南疆大地。
筑牢医疗安全基石,驱动质量引擎
2023年3月,接到医院党委医务科特聘副主任的任命后,徐培峰快速完成从医生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他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的理念贯穿于管理工作始终。他敏锐地以项目管理为利器,撬动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大门。术后ERAS加速康复项目率先在骨科、胃肠外科开展试点,标准化流程让患者受益;肿瘤规范化诊疗中,五大重点癌症病种治疗前TNM分期评估率大幅提升,为精准施治奠定基础。
在医疗安全领域,徐培峰牵头构筑起坚实防线。面对医疗负性事件和纠纷,他主动担当,主持处理多起案例,在全院医师大会上细致分析,强化医师的纠纷防范意识,规范诊疗行为。他推动建立院内快速反应系统(RRT),通过全院巡讲和应急演练,将抢救成功率从86.26%提升至92.25%。他还积极开展VTE防治管理系统的建立和重点指标监控,进一步织密了患者安全网络。
除了紧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徐培峰还将目光投向医院的未来发展。在6个兵团级、14个师市级重点专科的日常监管和普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申报上,他倾注心血,努力提升重点专科在南疆的影响力。他协助医院完成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多个科室的细化分科,新成立全科医学科,为学科发展指明方向。他优化危重患者收治与转院流程,推动五大中心建设,鼓励技术创新,短短一年时间,医院成功申报新技术新项目超60项,成功创建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顺利完成三、四级手术目录更新。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他多次组织援疆专家与本地骨干深入基层团镇、社区及边远地区开展巡诊义诊,服务群众超6300人次,拓展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的同时,增强了医院的影响力,提升了群众的健康水平。
谋划医院宏伟蓝图,赋能未来发展
徐培峰的努力得到医院党委的认可,2024年4月,他被任命为院长助理,协助院长处理医院在运营与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医院运营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他每日深入临床一线巡视重点科室,创新性地每月选取一个科室对经济数据、医保DRG、医疗质量等核心指标进行深度运营分析,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他的有力推动下,医院的绩效改革新方案落地生根,绩效信息系统顺利运行。
徐培峰紧跟医院党委步伐,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面对医院在用的102个信息系统(兵团统一建设61个,医院自建41个)的复杂格局,他凭借出色的协调管理能力,及时理清各个系统间的关联,为智慧化医院建设奠定了基础。2024年11月,作为新院区搬迁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徐培峰全程统筹,以高度的责任感与执行力,确保了院区搬迁工作的安全、高效、顺利完成。
结语
从呼吸治疗的技术尖兵,到医务管理的坚实砥柱,再到医院未来发展的得力助手,徐培峰以非凡的精力与智慧,在不同维度上为医院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既能俯身于专业细节的尘埃,又能昂首于战略格局的云端,他如同一个精密的转换器,将专业深度转化为管理效能,将临床经验升华为制度保障。生命通道的守护,不仅在每一次呼吸支持的精准调节里,还在每一个质量循环的坚韧闭环中,更在每一个发展举措的有力落实下。
徐培峰说:“三年时间转瞬即逝,医院的一草一木我都牢记在心。虽然派驻期限已到,但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热情从未衰减,我会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继续为医院发展贡献力量,守护边疆群众的安康。”(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