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的阿拉尔医院,手术室的无影灯刺破黑暗。崔海东的手指不停地捻动,突然停住:“过去了!”随着导丝在心脏血管里灵巧穿行,维吾尔族大叔艾合买提(化名)胸口的“巨石”终于崩解——这是崔海东当晚完成的第3台急诊介入手术。
显示屏上,一根导丝通过闭塞的冠状动脉,球囊撑开的瞬间,血流如丝带般重新舞动。“每台手术都是一场拆弹,毫米之差就是生死之别。”他摘下铅衣,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自1998年踏上医学之路,崔海东始终以医者的初心与精湛医术,在心血管领域深耕细作,为无数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PART-01
三度“拆弹” 助患者绝处逢生
“当时手术都快结束了,她突然就没了心跳。”回忆起57岁患者李女士的救治过程,崔海东仍心有余悸。这位曾在其他医院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于2025年1月20日被紧急送往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此时急诊造影显示:之前植入的支架竟100%闭塞,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完全“断流”。
“必须立刻打通血管!”崔海东和心血管内科团队果断启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在心脏近乎停跳的危急时刻,以毫米级精度实施药物球囊扩张+支架再植入术。就在手术收尾阶段,患者突发室颤、意识丧失,医护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持续心肺复苏、4次电除颤,通过紧密协调配合,硬生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拽回,术后紧急转入ICU监护。
历经12天救治,患者虽转危为安出院,但仅半月后再度因急性左心衰竭返院——心脏超声提示左室舒张功能严重受损,肺水肿进展迅猛,崔海东团队调整抗心衰方案。
“隐患不除,危机永远存在!”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崔海东团队于近期第三次上台,针对回旋支80%狭窄等“定时炸弹”,实施药物球囊扩张治疗,彻底疏通心脏供血“主干道”。术后复查显示,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未再出现胸痛发作。
从支架急性闭塞、术中猝死抢救到反复心衰,李女士的治疗历程堪称“过山车式生死博弈”。“有些医生怕接复杂病例,但崔主任总说‘难点就是突破点’。”科室医生陈海刚印象深刻。如今,李女士已能挂着笑容逛巴扎:“三次鬼门关,崔医生次次把我拉回来!”
PART-02
带教团队成长
作为心血管内科主任,崔海东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并没有满足于个人的成就,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科室团队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上。他和整个科室的人员一起成长,共同进步,目前科室在专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据崔海东介绍,2022年,心血管内科在中组部、团中央第22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病专家张新勇的倾情帮扶下,学科有了跨越式发展,全年开展开展临床新技术5项,各项造影检查500余台次,开展各项介入治疗200余台次,急诊冠脉介入治疗120余台次。目前可以开展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急诊冠脉介入手术以及左主干分叉病变、严重迂曲钙化病变及慢性闭塞病变等各类高难度复杂手术。
PART-03
医者仁心 生命至上
在崔海东看来,心血管工作虽然忙碌且充满挑战,但每当看到患者转危为安,他都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他说:“有些病例虽然惊心动魄,但现在已经成为了常态。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在心血管领域继续深耕的决心。”
崔海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他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守护着无数患者的“心”健康。他是心血管内科领域的佼佼者,更是广大患者心中的“守护神”。在谈到科室的未来时,崔海东主任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科室未来将会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张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