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基层走访工作,常见的有围桌座谈,席地拉家常等方式与老百姓开展近距离交谈活动,为增进干群感情,出现吃饭饮酒的情况在所难免,然而,一些乡村干部到村民家中走访,一般情况下百姓热情,干部难辞,有的干部吃了“热情饭”后,容易隐藏“细权”之类的微腐败,给往后有失公平公正处理工作的现象埋下伏笔。
乡村干部入户到访本是为了了解村民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基层群众工作的推进。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乡村干部可能出于交际礼仪、乡风民俗等原因,让百姓家庭承担了超标的餐费,因此会对百姓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也会给村官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带来难以逾越的阻碍。
更有极少数干部入户到访时,打起歪主意用公款去支付个人的餐费和其他开销的情况发生,甚至还有的把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带到百姓家中一起用餐。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纪律,而且也会影响到基层干部的公信力和形象。
对于基层干部到百姓家吃饭存在的微腐败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以维护乡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首先,加强对乡村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廉政意识,防止公权力被滥用,不能被“热情饭”带偏了,要正确的引导,让百姓看到党的清正廉明,要把握好度,既不受“热情”包夹,也不当“不食人间烟火”疏远群众的干部,敢于打破村民形成不吃饭就不配合工作的潜规则,纠正他们的那种错误想法,避免陷入生冷拒绝的尴尬。其次,在乡村干部到访时,要严格控制餐费开支,阻止大吃海喝,避免给村民带来经济负担,适时采用吃人三碗还人一餐的方式与百姓打交道。最后,加强对乡村干部的监督和考核,防微杜渐,对于受到“吃人嘴软”的感情牌干扰,该出的牌留在手,感情之牌先出手,以及“揩油干部”、“抹嘴干部”等污名化形象的干部,他们存在的违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以防违规行为蔓延。
乡村干部到百姓家吃饭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吃喝问题是被群众看在眼里,被村民看成办事天平的砝码,基层组织单位的公信力就会慢慢积累负能。为了保证乡村干部的形象和权威性,需要加强对其行为的规范和管理,切实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加以控制和管理,防止微腐败问题发生,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发展。(剑河县教育和科技局:杨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