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立秋,是时序的转折,更蕴藏成长智慧。“立”为始,“秋”为实,万物在此刻敛锋芒、积养分、应时变,在沉淀中收获成长。年轻干部正处成长关键期,当从立秋之道中汲取“立身”智慧。
敛“夏之躁”,立“谦逊好学”之本。立秋后,草木收敛锋芒,向内沉淀养分,为秋收蓄力,这种“敛躁归静”的智慧,对年轻干部尤为重要。年轻干部怀揣理想、充满冲劲本是好事,但若急于求成、心浮气躁,易陷入“本领恐慌”却“学不进去”,“想干实事”却“眼高手低”的困境。当如立秋草木专注根系扎实与果实饱满,收敛“急于证明”的浮躁,放下“学历光环”的优越,以“空杯心态”潜心学习。要深入基层“接地气”,将“案头书”与“实践课”结合,向群众学经验、向老同志学方法、向困难学智慧。更要带着问题联系实际学,将理论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化为“能干事”的底气。谦逊好学非示弱,是成长“刚需”,唯有敛去浮躁、潜心积淀,方能在人生“秋收”时收获“真才实学”硕果。
积“岁之实”,立“求真务实”之基。立秋核心是“收”,前提在“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自然法则,正是“求真务实”成事之道的映照。年轻干部的成长,从无“捷径”可走,实绩离不开“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的扎实行动。少数干部热衷“造盆景”“搞包装”,视“说了”为“做了”,“做了”为“做好了”,这类“空心”政绩终难经实践与时间检验。年轻干部当争做“沉甸甸稻穗”,而非“轻飘飘稗草”,要问“群众需不需要”而非“领导注不注意”,求“解决问题”而非“留下痕迹”。面对乡村振兴硬骨头,需以“踏破门槛”的调研摸实情,以“一竿子插到底”的韧劲抓落实;面对群众急难愁盼,应以“事事有回音”的担当回应,以“件件有着落”的实效赢信任。唯有以“实”立身,把每项工作做深做细做透,才能在人生“田垄”上收获“实绩”庄稼。
应“时之变”,立“韧性成长”之态。立秋意味着由热转凉、由丰转敛,万物顺势而变,韧性生长。年轻干部之路难免坎坷,既有“夏末余暑”般的矛盾考验、失误煎熬,也有“秋风渐起”似的岗位调整、任务加压。若如夏日草木“任性生长”,不懂调整变通,易被风雨摧折。当学立秋万物,在变化中找方向、挑战中强本领,方能行稳致远。面对“余暑”考验,要学松柏“耐高温”,视困难为“磨刀石”,在攻坚中锤炼意志;面对“秋风”变化,要学芦苇“弯下腰”,在调整中保持积极,在新角色中快速补位;更要学种子“藏得住力”,顺境不骄持续积累,逆境不馁积蓄能量,等待“破土”时机。韧性是“灵活的坚守”,坚守初心,灵活应变,方能在人生“四季”永葆成长活力。(中共乐陵市委组织部:于国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