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的组工干部提出的要求,党的事业需要组织保证,而组织保证的基础是组工队伍。下面,我想以三部电视剧为引,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心目中优秀的组工干部。
一、组工干部是和平年代的“特派员”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组工干部就像是以前革命年代时的“特派员”,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想起了《小兵张嘎》这部电视剧,当时的战士和老百姓最无条件信任的,就是上级派来的特派员。后面我也深入的思考了这件事,革命年代,那些肩负着特殊使命的特派员们,带着组织的密信与使命,辗转奔波,嵌入混沌的时局。时过境迁,战场已非昔日模样,如今我们案头堆积的文案,字里行间牵动的是干部的前程,我们沉入基层的足迹,丈量的是战斗堡垒的坚固程度;我们笔下书写的报告,勾勒的是事业发展的伟大蓝图。我们同样是使命在身的“特派员”,只是战斗的形态已然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也是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政治素养。作为组工干部,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三力,只有政治上清醒,才能行动上自觉;只有政治上坚定,才能经得起考验。
二、组工干部是军营外的“特种兵”
我之前非常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就是《我是特种兵》,在部队里战斗力最强的、各项素质最高的兵种就是特种兵。参加工作后,我发现大家每个人都是自己工作中的“特种兵”。筹备调研、组织活动、推动工作,大家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奋勇争先。军营外,改革攻坚、乡村振兴、双招双引等工作任务同等艰巨,大家既能单兵突进解决专项难题,又能团队协作打好换届选举、机构改革的“合成战役”。我认为这种专业化不是简单的执行任务,而是将“为党分忧”的初心转化为破解难题的智慧,将“为民服务”的热忱转化为改革创新的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青年干部,我们应该善于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调查研究能力、文字材料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攻坚克难能力等各项能力本领,努力成为自己工作领域中的“特种兵”。纾民之所困、解民之所忧,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努力成为让人民满意,让领导放心的干部。
三、组工干部是新时代的“于成龙”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一部古装剧《于成龙》,于成龙是清朝名臣,被后世称为“天下廉吏第一”。他有几个绰号特别有意思,一个是“半鸭知县”,于成龙到广西任罗县知县时,正逢大灾之年,于成龙把自己的微薄奉禄全部拿出来救济灾民。中秋节来临时他的儿子从山西赶来探望,告知祖母病重,需要父亲告假回乡探病,从家乡带来了一只腊鸭,给父亲下酒。但父子俩只割了半边腊鸭,草草过了中秋节。节后,父子回家时由于盘缠不够,路上没钱买菜吃,只好又带了儿子从家乡带来的那半边腊鸭上路做菜肴,一路风餐露宿,回到家乡。此事传回广西,老百姓非常感动,罗县乡亲就送了“半鸭知县”的绰号给他。第二个是“于青菜”。于成龙调任福建时,他让家人买来几担萝卜放在所要坐的船中。有人问他:这么便宜的东西,你带那么多干啥?他回答说:在旅途靠它当饭吃。于成龙到江宁督府任职时,一如既往,每餐必食萝卜青菜。在江南屡遭风雨袭击,灾情不断时,他经常为了“留米赈饥”,而以稀粥青菜为食。“日食粗粝一盂,终年不知肉味”,江南人为感念他,深情地称他为“于青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底气所在。在我看来,清正廉洁是组工干部不可逾越的生命线,我们必须做到头脑特别清醒、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坚决,严守底线,系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始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真正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组织工作的经历,不仅仅是一段成长经历,更是我们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正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书写着无愧于时代的组工答卷。(中共泗水县委组织部: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