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寄语青年时指出:“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目睹“00后”崭露头角,“90后”渐成中坚,身处伟大时代的青年干部,必须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嘱托,对照初心审视自我,认真答好时代“三问”,努力争当伟大时代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一问方向,以“初心如磐”点亮信仰航程。从校园的憧憬遐想,到服务基层的田间地头、街头巷陌,舞台虽变,精神的航标却始终如一。重温《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的朴素话语,力透纸背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赤子初心。这份初心,早已融入民族复兴的血脉,从神舟遨游到北斗导航,从“嫦娥”探月到“蛟龙”入海,从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到千年壁画重现光彩……大国重器和高光时刻的背后,是无数青年科研工作者将“小我”融入“大我”的日夜攻关与执着坚守。对青年干部而言,这份初心绝非抽象的口号,必须真正沉下心,少些“显绩”的浮躁,多些“潜绩”的踏实,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铭刻于心。如同黄文秀般扎根基层,把对群众的承诺,化作“每天多走几步路、多解决一个难题”的日常行动。这份平凡岗位上的坚守,终将浇灌出不凡的生命之花。
二问动力,将“奋斗淬魂”熔铸时代担当。《毛泽东选集》中“一切问题的答案,都要到实践中去找寻”的话语,为青春注入了深刻的方法论启示。奋斗,是青春最嘹亮的号角,也是时代赋予青年干部的庄严使命。然而现实中,有少数青年干部或滋生“躺平”懈怠、或陷入“内卷”焦虑,甚至萌生寻求“捷径”的浮躁心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任何贪图享乐、坐享其成的心理,任何不思进取、不劳而获的心态,对国家和民族发展都是有害的,对青年个人成长也是不利的。”真正的奋斗,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与使命驱动的主动担当的统一。青年干部当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滋养,在革命文化中赓续红色血脉,淬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慧眼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战略定力。要涵养“敢为天下先”的锐气抱负,更要葆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执着坚韧,以“右玉精神”代代相传的韧劲,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基层治理的实践中,一锤接着一锤敲,将宏伟蓝图绘就在广袤大地。
三问能力,于“吃苦砺能”中锻造硬核本领。习近平总书记以亲身经历告诉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吃苦,是青年干部淬炼真本领的“磨刀石”,是通往成熟与担当的必修课。新时代的“苦”,不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破解改革难题的攻坚之苦、服务人民群众的躬耕之苦、实现自我超越的蜕变之苦。青年干部要有“真金不怕火炼”的胆魄,主动到矛盾集中、任务艰巨的火热一线“自找苦吃”。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要深入基层沃土,像“溜索法官”邓兴用双脚步行丈量司法公正,也要像“蹭饭书记”董桂林在“吃百家饭、知百家情”中厚植群众情感,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练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过硬本领。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熔炉,群众是最好的考官。唯有以“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谦卑姿态,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不断补齐能力短板,才能在时代洪流中锻造出堪当重任的“宽肩膀”和“铁脊梁”。(临沂市费县县委组织部:陈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