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三维联动”筑牢作风建设常态长效之基
时间 :   2025-08-07 19:3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董超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滴水穿石,一篙不可放缓,一滴不可弃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但作风问题的顽固性与反复性警示我们,常态长效才是作风建设的终极目标,唯有坚持理论学习铸魂、制度建设固本、工作实践砺行“三维联动”,才能让优良作风真正化风成俗。


理论学习铸魂,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问题的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松动。党中央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是要通过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商鞅“徙木立信”的典故启示我们,作风建设的“信”首先源于内心的“明”,唯有深刻理解中央八项规定是“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才能破除“一阵风”的侥幸心理,摒弃“变通执行”的懈怠思维。要原原本本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认识其意义;要结合“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等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在思想碰撞中明辨是非,将“严”的要求内化为“不想腐”的自觉,让作风建设从“被动约束”转向“主动践行”。


制度建设固本,以刚性约束保障常态长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风建设既要靠教育引导,更需靠制度扎紧“笼子”。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能成为“铁规矩、硬杠杠”,正是因为其背后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构成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管用”与“执行”。一方面,要针对作风问题的新变种、新动向动态修订制度,比如对“电子红包”“私车公养”等隐形变异行为明确界定;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对踩“红线”者“零容忍”,杜绝“破窗效应”。要推动形成“闭环”运转的制度体系,从权力运行的“源头防控”,到日常监督的“过程制约”,再到违纪必究的“后果严惩”,必须环环相扣、紧密链接。同时,要将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纳入制度框架,让作风问题“无处遁形”。唯有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才能确保作风建设不随时间推移而“降温”,不因环境变化而“松动”。


工作实践砺行,以实干成效检验作风成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从“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到“为基层减负”,从乡村振兴中的扎根一线到防汛抗灾中的冲锋在前到,优良作风始终在实践中生长、在实干中彰显。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作风改进的风向标;要力戒形式主义,以“钉钉子精神”把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要注重“抓常抓细”,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纠偏,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领导干部更要发挥“头雁效应”,带头深入基层、带头勤俭节约、带头担当作为,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让优良作风在实践中蔚然成风。


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与执着,持续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方能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落地生根,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的作风动力。(山东省费县县委组织部: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