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以农为鉴铸政风
时间 :   2025-08-06 18:1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常珊珊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左传》中有“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的古训,将为政之道比作农事耕作,意味深长。农人于田间地头,从春种到秋收,日夜牵挂,精心谋划每一个环节,方能迎来丰收之景。为政者治理一方,若想收获民心向背的 “丰年”,亦需以农为镜、以耕为法,勤耕不辍、务实笃行、善做善成,才能在新征程的“责任田”里,种出人民满意的“幸福果”。


怀“农时不违”之念,以勤耕不辍铸担当之魂。农人耕耘,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春播时误了农时,秋收时便会颗粒无收;为政干事,最怕“虎头蛇尾”,开局时豪情满怀,中途时松懈倦怠,最终只会辜负民之所望。“勤”是农耕的本分,更是为政的底色,它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坚守,是“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执着。为政者亦当如此,要把百姓的事时刻装在心里、稳稳扛在肩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保持干事热情,既要“撸起袖子”主动作为,积极投身于为民服务的火热实践中,不推诿、不退缩;也要“甩开膀子”持续发力,不被短期成效所迷惑,不被暂时困难所吓退。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以“久久为功”的韧劲一干到底,不因换届调整而改弦更张,不因外界干扰而动摇初心。同时,还要有“步步为营求实效”的清醒,把长远目标科学合理地分解为一个个阶段性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懈积累中,不断靠近民心、赢得民心。


行“精耕细作”之举,以务实笃行固作风之本。为政之道,重在实干,贵在“深耕细作”。就像农人侍弄庄稼,从选种播种到浇水施肥,从除草间苗到防虫治病,每个环节都需倾注心血,容不得半点浮躁。当前某些地方出现的“政绩盆景”“数字游戏”,恰似田间的杂草,若不及时铲除,终将荒废发展的沃土。谷文昌在东山岛任职期间,带着技术人员走遍全县149个生产大队,用脚步丈量沙丘分布,用双手绘制治沙蓝图,为荒岛披上绿装;廖俊波主政政和县时,四年间行程25万公里,在车间厂房听机器轰鸣,在田间地头看作物长势,把办公室“搬”到发展最前沿,带领贫困县实现华丽转身。他们用行动诠释,为政者当以躬身入局的姿态扎根一线,既做“规划师”更当“施工队长”,在田间地头摸清民生痛点,在项目现场破解发展堵点。要以“绣花功夫”的精细推进工作,既要把握大方向,确保政策举措符合发展规律;也要抠好小细节,让每一项工作经得起检验;既注重“面子”的光鲜亮丽,更看重“里子”的扎实稳固,推动政策真正落地、服务切实触底,让每寸土地都成为实干的沃野,让每份努力都结出为民的硕果。


练“因时制宜”之能,以善作善成强履职之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人耕作,需掌握选种育苗、防虫治病等全套农技,方能在四季轮回中精准把握农时,收获满仓硕果。倘若只有蛮干热情而缺乏方法智慧,便如农人不懂农时、不辨苗草,纵使挥汗如雨,也难获丰收。新时代的发展难题愈发复杂多元,从科技创新的“卡脖子”技术攻关,到乡村振兴的产业融合路径探索;从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疏通,到民生保障的精准化服务提升,每一项工作都考验着为政者的专业能力与智慧。唯有学践结合、守正创新、协同共进,练就“精耕善作”的过硬本领,方能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奋勇争先。要坚持以学促能,筑牢专业根基。持续加强理论学习,紧跟前沿知识更新,构建跨领域知识体系,既做本职领域的“政策通”,又当相关业务的“多面手”,以扎实学识应对多元挑战。要坚持以践强技,锤炼实战本领。主动投身改革发展主战场,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经验,在攻坚克难中增长才干,善于总结规律、提炼方法,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可复制推广的工作范式。要坚持以新破局,激发创新动能。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敢于探索新路径、新模式,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优化治理方式,以市场化思维配置资源要素,在守正创新中开辟发展新境界。(滨州市滨城区委组织部:常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