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推动各级干部真正求真务实、廉洁自律。”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聋发聩,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指明前行方向。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三载,从徙木立信到化风成俗,深刻重塑了党的形象。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学细悟、查摆自评、实干笃行,真正做到让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擦亮全面从严治党的“金色名片”。
以“铁规矩”凝心铸魂,夯实作风建设思想根基。“欲事立,须是心立。”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步调一致的前提。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刻蕴含着对党忠诚、服务为民的政治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思想是行动的“信号灯”,实践是制度的“试金石”。历史和现实一再印证,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成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关键在于党中央以上率下、常抓不懈的决心。从遏制“月饼里的奢靡”“舌尖上的腐败”,到整治“餐桌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再到纠治“会所里的歪风”,每一项具体规定都直击作风积弊。只有真正拧紧制度执行“螺丝钉”,营造“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氛围,才能让各级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员干部队伍更加过硬有为。
以“学查改”系统施治,推动整改落实常态长效。作风建设,猛药去疴固不可少,精耕细作尤为关键。如何推动作风建设从“治标”向“治本”深化,关键在于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机制。欲破思想之藩篱,必先求学问之精深。要构建“关键少数领学、重点群体深学、基层组织普学”教育体系,分层分类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学习教育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欲击问题之本质,必先查实处于细微。常态化监督是防治作风顽疾的“长效药”,是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手段。要建立健全日常监督机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信访举报核查等制度链条,充分调动纪检监察、公安、审计等部门力量形成监督合力,实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精准捕捉,确保查有力度。欲成整改之实效,必先筑制度之根基。整改落实是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淬炼场”,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治重点,立查立改、即知即改。深入推进建章立制,建立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让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持续推动作风建设提质增效。
以“挑大梁”奋勇争先,激发实干担当内生动力。中央八项规定绝非束缚手脚的“枷锁”,而是激励担当作为的“号角”。它破除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虚架子”,整治的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绊脚石”,为的是给实干担当“清障松绑”、“聚力赋能”。新征程上,改革发展任务艰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如何让群众殷实期盼变为现实,这既是发展考题,更是作风考题。党员干部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改进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样子”的“庸懒散”风气。要积极发扬“一线工作法”,主动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群众实际困难与发展需求,针对发现问题,形成事项清单。对于清单中表述不清、分类不准、结构不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安排部署,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按时按点完成,将作风建设的成效,切实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际行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成武县委组织部:苏航、李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