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深耕民生土壤,厚植为民情怀
时间 :   2025-08-04 19:5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薛静静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公布,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统筹部署解决一系列民生堵点难题。《意见》出台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必要举措,为做好新时代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民生工作面临新要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新期待,要求满足多层次多元化民生需求。新形势新要求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听民声、解难题、暖民心上做文章,答好民生答卷,让群众在追求幸福生活道路上步伐更加坚定。


深入基层听民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何听民生,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看网页留言,而是真正迈开步子沉到基层。只有扎根泥土,我们才能听到原汁原味的民声,了解到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找准服务群众的“靶心”。要走到田间地头,看看庄稼长势,坐在家中炕头,面对面聊聊家常,走到工厂车间,听听职工诉求。要力戒形式主义,摒弃走马观花式的调研,要以“小学生”的姿态与群众聊天,让群众放下戒心,敢说真话,愿说真话,把群众的“吐槽声”“建议点”一一记录,真正把群众的“需求清单”、民生的“问题清单”变成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


精准施策解难题。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就业、教育、医疗,到住房、养老、环境,从下水道堵塞、垃圾乱丢乱放到邻里纠纷、学生食堂卫生安全,无论大小问题都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要自觉将群众“心上事”当成“上心事”,不能因事“微”而忽视,更不因难“小”而糊弄,始终以钉钉子精神把一件件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难事办妥。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分门别类建立问题台账,精准施策,对共性问题推出普惠性举措,对特殊群体、特殊区域提供针对性方案,明确解决时间节点,压实工作主体责任。同时,建立政策跟踪机制,全流程跟踪、全过程优化,让民生问题得到实实在在的解决。


回应需求暖民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老旧小区改造不仅刷新了楼体颜值,更让加装电梯的梦想照进现实;城乡公交线延伸到村口,既打通了物流末梢,也让山里娃上学的路更平稳;甚至连街头巷尾的垃圾分类点,都配了志愿者手把手教,让绿色发展的理念变成人人能做的小事。这些都是党员干部听民生、回应群众诉求的生动体现。党员干部对于群众诉求,不推诿、不拖延,要拿出“马上就办”的劲头,用立竿见影的解决回应期待,要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保持事不避难、迎难而上的意志,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大胆探索、投石问路,回应“槽点”、缓解“痛点”,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民生不是“单项输出”,而是众人拾柴的合力。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群众参与民生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让群众在参与建设中切实感受到民生改善带来的红利。(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委组织部:薛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