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扎紧制度篱笆 筑牢廉洁根基
时间 :   2025-04-22 16:4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璐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党内法规形式为基层干部立规矩、明底线、划红线。这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再深化,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保障,更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农村干部肩负着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重任,《规定》的出台既为基层干部履职提供了“导航仪”,也为基层政治生态净化树起了“风向标”。


以制度之力破“微权失范”之弊。基层“小微权力”看似不起眼,却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微腐败”损害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公信力。《规定》从“8个严禁”到“50项负面清单”,聚焦惠农资金、土地流转、集体资产等关键领域,将模糊的“人情惯例”转化为清晰的“纪律标尺”,为基层权力套上“紧箍咒”。通过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风险清单”,明确村级事务决策流程,规范“三资”管理机制,既让干部清楚“什么不可为”,也让群众明白“权益如何护”。这种制度化的约束,不仅是对干部的保护,更是对群众利益的捍卫。


以监督之网织“阳光治理”之轨。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规定》创新构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科技监督”的三维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从“封闭运行”转向“开放透明”。一方面,通过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建立“线上+线下”双公开平台,确保惠民政策、资金流向、项目进展全程留痕、动态可查;另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手段搭建“云端监督”系统,借助大数据分析预警异常信息,让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问题无处遁形。同时,建立群众评议机制,将干部廉洁履职情况纳入村民代表大会评议范畴,真正实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以文化之魂铸“清廉履职”之基。廉洁履职既靠制度刚性,也需文化浸润。《规定》将“清正廉洁”作为干部履职的核心要求,强调从思想根源上拧紧“总开关”。通过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以典型案例为镜鉴,引导干部破除“法不责微”的侥幸心理;通过弘扬红色文化,挖掘乡土廉洁基因,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融入新时代基层治理;通过培育家风家教,倡导“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让干部在“八小时之外”也能守住底线。这种“制度+文化”的双重滋养,为基层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以长效之治开“乡村振兴”新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规定》的出台不是终点,而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起点。要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将廉洁履职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在产业发展中严防利益输送,在乡村建设中杜绝“面子工程”,在民生保障中力戒形式主义。通过建立考核评价长效机制,把廉洁履职成效作为干部选拔、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通过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在严守底线的前提下担当作为;通过强化问责追责机制,对触碰红线的行为“零容忍”,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鲜明信号。


《规定》的印发,既是严管更是厚爱。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当以《规定》为镜,常照履职之责、常怀律己之心、常思惠民之策,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用清廉本色守护初心使命,以干净担当书写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唯有如此,方能真正让党的政策清泉流淌进千家万户,让廉洁之花开遍广袤乡村!(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办事处: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