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夯实基层发展根基
时间 :   2025-04-03 11:5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赖国伟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其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党中央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仅为党风政风建设指明方向,更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强劲助力,注入了源头活水。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当借学习教育的契机,以八项规定为指引,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以学习为基,筑牢思想防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行为规范,更是党员干部的政治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当作日常必修课。通过“理论中心组专题研学+支部党员对标践学”等多元学习形式,深刻领会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将其融入党性修养的全过程,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筑牢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在基层治理中站稳政治立场。


以调研为径,厚植为民情怀。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环”,是倾听群众心声的前沿阵地。八项规定第一条就对改进调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联系群众、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走一走、看一看,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把群众的“问题清单”作为工作的“任务清单”,找准基层治理的着力点,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以自查为镜,严守纪律底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作风问题无小事,一些基层干部出现违纪违法问题,往往是从忽视小事小节开始的。基层党员干部要以八项规定为镜,善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学习平台,借助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对照八项规定精神,时常检视自身,查找问题不足。同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聚光灯”下工作,在“放大镜”下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以整改为要,提升治理效能。基层治理中,部分地方仍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影响治理成效。面对这些问题,基层党员干部要以“刮骨疗毒”的勇气,立行立改。同时,要把握“破”与“立”、“惩”与“防”的辩证关系,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从制度层面找原因,构建长效机制,为基层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层治理任重道远,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基层党员干部要将八项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优良的作风,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大动力,绘就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国家长治久安贡献力量。(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人民政府:赖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