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问题一直是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一环。据1月9日《农民日报》报道,地处偏远且老人众多的小岗村,于2023年4月办起老年食堂,每餐仅需5元就能享受两荤两素。然而初期面临桌椅不足、运营困难等问题,但在村民集思广益和多方支持下,食堂得以改造升级,还配备了理疗室、活动室等,至2024年11月已服务1.16万人次。这一实例,无疑是基层治理在养老方面的成功典范,也契合中央关于积极应对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要求。基层治理要以民为本,在养老事业中注入温情,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首先是民众参与的力量。小岗村的老年食堂能克服困难,村民集思广益是关键因素。这就像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每一个村民的智慧和力量都是推动老年食堂发展的水滴。在基层治理中,民众是最庞大的力量源泉,只有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才能在养老等诸多事务上披荆斩棘。
其次,多方支持是保障。如同坚固的桥梁需要众多桥墩支撑一样,老年食堂的改造升级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其中或许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有企业的爱心援助,有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这种多方支持的模式,体现了基层治理中整合资源的重要性。
再者,食堂功能的拓展也是亮点。从单纯的用餐场所发展到配备理疗室、活动室等多功能的空间,给老年人的生活画卷增添了更多绚丽的色彩。反映出基层治理在养老服务上的创新思维,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温饱需求,更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精神娱乐。
小岗村的老年食堂是基层治理在养老领域的一个生动范例。它以食堂为载体,承载着满满的温情,让老年人在偏远的乡村也能安享晚年。对于其他地区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建议各地在基层治理中,一是要深入挖掘民众的力量,通过多种方式鼓励民众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二是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完善的支持体系;三是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拓展养老服务的内涵与外延。只有这样,才能在基层真正擦亮养老的底色,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有食堂的温暖保障下,度过幸福的晚年。(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