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经济民生 >
经济民生
水电充盈 库车市的幸福“密码”
时间 :   2025-09-25 19:0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红丽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秋日的库车,大地铺金、硕果飘香。棉田里,洁白的棉絮缀满枝头,待叶落后便迎来采收;城市中,商铺鳞次栉比,工厂机器轰鸣不停;乡村间,纵横交错的灌溉管网延伸至田间地头……这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生画卷,背后是“水电充盈”提供的坚实支撑。


电力升级赋能产业与民生

“以前给棉田灌水,常因电压不稳停电,不仅灌溉时间长,水量还不足。如今变压器增容后,田地灌溉又快又好,棉田亩均增产40公斤左右!”在库车市墩阔坦塔克玛克村的棉田里,棉农王富己拨开浓密的棉枝,看着饱满的棉絮笑着说。秋分时节,这片无边无际的棉田,亩产可达450公斤,丰收的景象背后,是库车市“农网升级、城网优化、产业保供”三大电力工程的有力托举。


针对农村地区灌溉、农产品加工等核心用电需求,库车市近年累计投入2.96亿元升级农网,新建10千伏线路97.33公里、配电变压器317台,彻底解决了80个行政村“灌溉用电卡脖子”“加工用电不稳定”的难题。如今,全市95%以上的农田实现“电灌全覆盖”,每亩地灌溉成本降低15%,农户灌溉效率提升近3倍,电力为农业丰收筑牢了根基。


在城区,通过改造老旧线路、新增智能充电桩、优化供电服务网点,居民用电可靠率达99.86%;“刷脸办电”“上门检修”等便民服务覆盖所有社区,实现“用电问题1小时响应、24小时办结”,让居民从“用上电”的基础需求,升级到“用好电”的品质体验。

屏幕截图 2025-09-25 190536.png

工业领域,电力更是发展的“核心引擎”。如今,库车市已建成75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15座,形成“多电源、强网架”的供电格局,为新能源、化工、纺织等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电力支撑,直接带动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电力升级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科学治水滋润城乡与生态

“过去家里同时开两个水管,水流就变小,用水得掐着时间。现在不一样了,水压稳定,全家同时用水都没问题,而且这水喝着又甜又润!”在库车市墩阔坦镇兰干村,村民努尔麦麦提・亚森握着自家小院葡萄架下的水管,满脸笑意地说。


库车市境内有库车河、渭干河、二八台河、塔里木河等常年径流河流,地表水资源总量达14.38亿立方米。让“活水”精准惠及民生与发展,库车市构建起“水库调蓄、管网联通、节水增效”的水资源利用体系:建成中、小型水库3座,总库容达1.27亿立方米,有效缓解“春旱夏涝”的季节性难题;建设规模化水厂16座,铺设城乡供水管网3600公里,实现全市行政村“同网、同质、同价”供水,农村居民饮水达标率100%。


在农业用水领域,库车市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全市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100万亩,亩均节水量达97立方米,农作物充分灌溉概率从项目实施前75%提升至85%,实现了“节水”与“丰产”的双赢。


库车市紧抓塔里木河汛期、中上游雨水充沛的有利时机,实施胡杨林区引洪灌溉,每年向沿线湿地、胡杨林补给生态水约4000万立方米。紧邻塔里木河的村庄,依托改善的生态环境,种养殖业蓬勃发展,村民生活越来越好,塔河之水真正成为了滋养民生的“幸福水”。


“水电协同”奏响发展乐章

在库车市重点水利工程——乌恰水库的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边坡上的网格梁如大地的筋骨般延展,库岸线处的防浪墙渐次成型,输水隧洞出口的闸门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机械运转声与工人的吆喝声交织成奋进的旋律。这座总库容达830万立方米的四等小(1)型引水注入式平原水库,自2024年8月12日开工以来,已完成87%的建设量,计划年底前实现下闸蓄水。


“工程建设中,电力部门专门增设电力专线,为大坝顺利施工筑牢了基础。”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生产副经理杨强介绍,施工中采用“一布一膜加一布”工艺,通过气密性实验和电火花检测实验,严格把控库盘土工膜施工质量,为大坝稳固性和整体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障。未来,乌恰水库投用后,将充分利用库车河洪水资源,既能满足库车市持续攀升的工业用水需求,又能保障民生饮水与农业抗旱,为水资源安全编织起坚实屏障。


从水利工程的“解渴”,到电力保障的“赋能”,随着乌恰水库等项目的稳步推进,一幅水资源充足、电力保障有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正在徐徐铺展。(库车市融媒体中心:王红丽、布阿洁热姆·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