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温宿县的田间地头、林果林间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更成为劳动力灵活就业、增收致富的广阔舞台。从万亩核桃林到沙棘种植基地,特色农业产业在迎来丰收的同时,也带动了本地及周边县市、地区大量劳动力通过季节性务工增收致富,绘就出一幅“产业丰收、群众增收”的美好画卷。
核桃满枝,“金果”铺就增收路
在温宿县86万亩核桃种植区,沉甸甸的薄皮核桃压弯枝头,进入集中采摘期。每天有10000余名季节性务工人员穿梭于林间,熟练地采摘、分拣核桃。“我这几天在核桃园务工,每天能挣150-300元不等,既能照顾家里,又能增加收入,特别满意。”托甫汗镇务工人员艾力·买买提一边忙着采摘,一边笑着说道。 核桃采收季不仅让本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还吸引了周边县市、地区务工人员前来。温宿县通过“151工程”信息化手段,提前摸排企业和种植大户用工需求,并通过乡镇就业驿站、村级服务站实时发布各类用工信息,实现劳动力与岗位的精准匹配并促进群众增收,激活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引擎”。
沙棘彤红,“小浆果”催生大就业
在万亩沙棘种植基地,一枝枝挂满红彤彤沙棘果果树弯下了它柔软的腰身,200余名劳动力正忙碌地采收鲜果,每天可采收鲜果6吨以上,人均日收入超200元。“我们公司在黄羊滩种植沙棘,在改善这片土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当地农户的收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新疆黄羊滩生态开发有限公司的员工麦迪娜说道。沙棘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鲜果采收就业,还延伸出沙棘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就业岗位。县人社局及时收集沙棘种植企业和加工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务工服务,为劳动力提供从采收、运输到初加工的全流程就业机会,让沙棘这一“小浆果”成为劳动力灵活就业、稳定增收的“香饽饽”。
多业联动,稳定就业“四季常青”
温宿县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在核桃、沙棘等产业丰收季,通过“政府搭台、企业用工、群众参与”的模式,持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温宿县充分发挥“151工程”就业服务体系作用,整合全县各类产业用工需求,常态化发布各类务工信息,确保各族群众“就业有门、增收有路”。
下一步,温宿县将继续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深度挖掘林果、畜牧、旅游、棉纺等产业的就业潜力,推动灵活就业向产业工人转变,推进稳定就业成为群众增收的“稳定器”,为温宿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民生动力。(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人社局:童亮、黄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