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温宿县托万克托甫汗村的千亩稻田一片翠绿,稻穗饱满,随风摇曳,勾勒出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在该村6小组村民艾合买提·吾吉的30亩稻田里,他正仔细查看着水稻的长势,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期待。
艾合买提·吾吉弯腰托起一束稻穗,信心满满地说:“我今年种的是‘恒丰优3341’这个水稻品种,你看这稻穗,颗粒多又饱满,秆子也壮实,抗病性很好,看现在这个情况,只要后期天气帮忙,产量肯定比往年高,收入又能增加不少。”这片承载着全家希望的稻田,不仅是艾合买提一家勤劳的结晶,更是托万克托甫汗村水稻产业提质增效的一个生动缩影。
托万克托甫汗村原名水稻农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全村水稻种植总面积达1869亩,是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过去,由于品种老化、种植技术落后等问题,水稻产业发展受限。近年来,为助力村民增产增收,村“两委”与自治区地质局驻村工作队携手,大力引进并推广“恒丰优3341”等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同时积极推广科学化、标准化的田间管理技术,从选种、育苗、插秧到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支持,有效提升了水稻的品质和单位产量,让水稻种植成为村民稳定增收的“黄金产业”。
自治区地质局驻托万克托甫汗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张勤军进一步介绍,下一步,工作队将与村“两委”继续深化合作,不仅在种植端持续发力,更将探索延伸产业链条,在品牌打造和市场销售上多做文章,通过新农人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村民进一步提升水稻的经济附加值,真正让托万克托甫汗村的优质大米走出田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稻花香”成为托万克托甫汗村乡村振兴路上最醇厚的味道。
眼下,托万克托甫汗村的1869亩水稻长势均衡,丰收在望。连绵的稻浪,不仅翻滚着丰收的喜悦,更涌动着产业兴旺带来的新希望。(托万克托甫汗村:马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