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青年节当天,自治区地质局驻吐木秀克镇兰杆村工作队带领村里8名各族青少年开启“行走的思政课”研学之旅。孩子们走进阿克苏博物馆触摸历史肌理,踏入温宿县湿地公园对话生态保护,在古今交融的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信念在青春心田悄然扎根。
在阿克苏博物馆的文化长廊里,青少年们首先被地方工艺品区的精美手作吸引——刺绣、陶艺等非遗技艺勾勒出阿克苏多元文化的独特轮廓。自然地理区则展现着另一番天地: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与生态模型,不仅诉说着生物多样性之美,更暗藏仿生学、伪装学的自然智慧,让孩子们直观理解“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走进钱币展厅,讲解员以生活化的语言为青少年揭开货币背后的文明密码:从波斯银币的异域风情,到开元通宝的中原气韵,钱孔中斑驳的绿锈,既记录着驼铃商队带动的货币流通,也凝固着纹饰图案传递的审美交融,让少年们透过小小钱币触摸到——中华民族从来不是孤立的文明单元,而是在千年碰撞中形成的璀璨星河。
在历史文化展厅,青少年们跟着讲解员的脚步,解锁了古代先民的"智慧生存指南":烽火台宛如会冒烟的“古代微信”传递军情;半地穴式陶缸暗藏黑科技——新疆先民千年前就玩转"冰窖保鲜",冬藏夏用堪比天然冰箱;鸠摩罗什的译经故事堪称丝路版"文化摆渡",这位精通六国语言的高僧,把佛经翻译变成了跨国文化论坛;西域乐队的琵琶与中原编钟合奏,奏响了最早的“国风音乐”;壁画中反弹琵琶的舞者,其实是千年前的文化使者,用灵动的舞姿传递多元文化;通古斯巴西古城模型再现了古代军民共建的历史场景;电脑模拟的苏巴什佛寺遗址、龟兹、姑墨等古代城邦的辉煌过往,都让青少年们仿佛穿越时空,切身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心灵受到深深震撼。
在博物馆的互动区域,青少年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古代铸币体验、挖币游戏,亲手翻开岩画,以沉浸式的方式触摸历史、感知文化,在趣味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午餐过后,少年们来到温宿湿地公园,温润的湿地气候,各种树木舒展新叶,湖边芦苇丛中嬉戏的野鸭,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自然画卷。驻村第一书记梁磊化身“自然导师”,为青少年们讲解湿地知识,介绍湿地作为“地球之肺”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深入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让生态保护的理念,随着拂面的清风,悄然种进少年们的心田。
此次研学活动以沉浸式教育引导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赓续历史文脉、践行绿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筑牢国家观、历史观、生态观的精神根基。通过深化文化认同与生态实践,不仅架起了民族团结的连心桥,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力量。(通讯员:唐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