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以长效机制推动“过紧日子”落地生根
时间 :   2025-05-19 20:3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中央三令五申“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这既是应对复杂形势的现实需要,更是赓续党的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但现实中,一些地方仍存在“紧一阵松一阵”的应付心态,个别干部把节约当作“临时任务”。近期,《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修订,为各级机关提供了制度遵循。实践表明,只有从思想深处筑牢根基、用制度刚性强化约束,才能真正让艰苦奋斗蔚然成风。


思想上必须筑牢“节约基因”。“紧日子”本质是价值观的较量。当年苏区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正是思想自觉成就行动自律。当前一些干部认为“节约影响效率”“排场代表面子”,实则是理想信念松动。要像某市开展“节俭型机关”大讨论那样,将“过紧日子”纳入主题教育,通过“三会一课”让干部深刻认识“省下的是资金、赢得的是民心”的政治逻辑。唯有让“精打细算”成为思维习惯、“量入为出”化为行动自觉,节俭才能真正升华为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


制度必须扎紧“钱袋子”。某省“无预算不支出”机制一年压减非急需开支三分之一,证明制度才是长效保障。要构建全流程管控:预算编制推行“零基预算”,执行实施“负面清单”,监督引入“第三方审计”。特别要推广“'三公'经费季度晾晒”做法,让权力阳光运行。制度贵在“长牙齿”——对超标准接待、变相旅游等行为露头就打,形成“花钱必问效、违规必追责”的强大震慑。


效能转化要释放“节约红利”。“紧日子”不是简单节流,而是通过优化配置实现效益跃升。某市将节省资金投入民生工程后群众满意度提升15%,就是最好例证。要善用现代治理工具:建立“公物仓”盘活闲置资产,推广“云会议”减少差旅支出,运用大数据精准压缩冗余开支。更要树立战略思维,把节约资金投向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让每分钱产生乘数效应。如此,“紧日子”就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过紧日子”本质是治理能力的跃升。党员干部须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清醒、“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自觉,带头答好这道政治必答题。各级组织更要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将节俭理念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方能绘就“党政清廉、社会清朗”的时代画卷,为民族复兴注入持久动能。(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