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大部分农村地区因教育、交通、经济等原因,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流”,很多村寨成为了‘空心村’。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因此要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以“三点发力”破解农村空心村党建困局。
一是壮大产业发展,吸引人才回流。聚焦当地资源禀赋,研究利用政策扶持,组织专业队伍进村开展调研工作,深挖本地特色资源如独特的农产品、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了解相关数据,并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结合群众发展意愿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打造如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民俗手工艺品制作等特色产业。同时持续推进相关产业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构建常态化的产业检查评估机制,充分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力量,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强化对项目产品的宣传力度,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让农村年轻人才“回流”,实现农村产业人才齐促进齐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质效。基层党组织基层要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引导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更新思想,加强交流,脚踏实地地去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党员政治素养,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走好群众路线,树立好自身形象,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在宣传工作上要循序渐进,建立和完善宣传制度。创新党的宣传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精准把握农村群众,特别是农村青壮年的需求,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摒弃刻板说教,将党的理论、政策方针转化为鲜活故事、实用信息。比如利用每月党员大会、群众会、院坝会,讲致富带头人实例、技能培训等,以小切口展现大政策,帮助群众树立科学的思想。充分利用微信群、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打破传统媒体局限,积极与群众互动交流,及时答疑解惑,对舆情及时处理,避免出现“低级红”“高级黑”,进一步增强宣传影响力、渗透力,让党的声音传遍社会每个角落,提高年轻务工人员对政策的了解和支持。
三是强化学习提升,实现自我革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设,加大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注重对新发展党员的文化程度要求,重点从高中、中技、中专、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进行培养,把高学历的农村青年吸收到党内来,提升党员队伍整体质量。注重农村优秀青年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把培养的目标锁定在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人、务工创业优秀人才上,建立完善培养、选拔、任用机制,使队伍建设更加年轻化、素质化。同时加强基层党员教育,通过“三会一课”、线下教育培训、红色基地观摩学习、党支部结对共建等方式,提高党员思想认识,让党员能牢记初心,践行使命。同时注重党员学习内容的针对性,根据农村现状,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农村常用的法律知识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认真学习相关的实用技术,强化党员干部指导群众致富的技能水平,不断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贵州省从江县加榜乡人民政府:王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