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基层一线是国家事业的“主战场”,城市发展更要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科学人才体系,其中做好基层人才工作尤为重要。因此,要炼就识才一双慧眼、留才一剂良方、成才一腔胆气,做好新时代基层人才工作。
搭建人才平台,择好人才“筑垒砖”。根据实际制定需求方案,不以资历、论文、学历为“硬杠杠”,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伯乐”之心,想方设法广开“才”路。通过搭建“选前墩苗历练”“选中登台亮相”“选后施展才华”三大平台,吸引“两回人员”回乡发展,多渠道将优秀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大学生、高技能人才选聘至“实习实践储备人才”队伍。更要“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新乡贤”“土专家”“田秀才”经验优势,引导成立基层“战斗协作小组”,凝聚各方人才力量,破解专业性岗位信心缺乏、技术不精、发展迟滞的“中阻梗”。
做好配套服务,留好人才“主力军”。保障人才“既来之,则安之”,要在“留”字上下足功夫。要建立健全人才振兴的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等政策措施具体长效化。要做好综合配套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医疗补助等政策,抓住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痛点问题施策发力,切实满足公共服务需求,让广大人才全身心投入事业发展。鼓励各类专业人才把论文写在田野里,把奋斗留在大地上,扎根基层一线,放手干、放心干、安心干,奏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最强音。
实现人才实用性转化,畅通人才成长渠道。人才并非置之高阁的“招牌”,也不是置之纯赏的“花瓶”,人才之价值在于实现人才的实用性转化。当前,一些地区存在引之无用、育之不续、管之错位、留之难存的现象,不少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虽有一身“拳脚”却难有“用武之地”。所以既要做好人才转化工作,破除理论与实践、制造和创造、普适化领域和钻研性方面的不协调、不匹配问题,在加快构建人才干事平台、搭建人才成长渠道中,让人才有事可为、有地可为,也要破除人才使用、评价、支持、激励等多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提升前景展望;既要在“真金白银”等硬件上拿出诚意、有诺必践,也要通过对人才的教育背景、科研兴趣、思维方式、专业方向等方面特点的分析,在创新机制、人才服务等“软件”上用心用情、精耕细作,做好引入人才和本土人才的“孵化工作”,让外来人才“技能落地”,为本土人才“补足养料”,以“1+1>2”的“倍增效应”,实现全链条人才培养发展“路线图”,实现人才的“有枝可依”。(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组织部人才办:徐上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