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感受党史伟力 筑牢信仰之基
时间 :   2021-07-27 16:5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学史可明智,知古可鉴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探索真理和坚定信念的历史,是凝聚中国人民的一股强大精神。伟大的共产党人们用自己的宝贵的生命和顽强的意志,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当战争的硝烟散去,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依然在我们的心中熠熠生辉。
 
几年前一个记者采访革命老兵的视频火了,视频中记者问革命老兵们“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的人说“为了革命嘛,还能为了什么”。有人说“为了祖国不受压迫”“为了搬三座大山”,还有人说“不就是为了人民服务嘛”。其实无论是哪一种答案,选择在那个年代做一名共产党员,他的初心就根本不是为了索取,而是为了党和人民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过“从古至今都有不失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在百年前的今天,在那个政治黑暗、经济凋敝、社会残破、民不聊生的中国,有一位24岁的年轻人毅然决然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到“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定地要为它宣传、奔走”,自从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坚定了自己一生的主义信仰,在抗日战争中、在解放战争中他浴血奋战,用自己的双手捧起新中国的星星火苗。而他就是我们心中的不老男神——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奋斗的一生,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历史的一个缩影。在那个动荡、黑暗的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中国人民驱逐黑暗,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被奴役、被压迫的耻辱历史,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意识觉醒,掀起了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那个备受美国核武器威胁的年代。有一位24岁的年轻党员,在大学毕业、走出校园后,他背井离乡,同其他许许多多满怀热血的爱国青年一起在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无悔地奉献长达二十五年之久。他就是“可爱的”核武老人魏世杰,他亲自参与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及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工作,辗转戈壁荒滩、深山密林,历经艰难险阻,与两弹元勋王淦昌、邓稼先等核弹专家同甘苦共命运,为铸造我国国防核盾牌,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热血。
 
还有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表彰的“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同志,在他24岁时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三十五年扎根太行山当起了农村当地的“土教授”,他用他“魔幻”的科技之手将太行山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水青山,再打造成“金山银山”,培育了16个山区开发治理先进典型,带动省内外10万山区农民增收58.5亿元。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毕生所奋斗、追求的目标,为人民鞠躬尽瘁,完成了一个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以身报国”。
 
在硝烟弥漫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保家卫国;战争结束后,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其实,无论是从“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还是“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教授,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是一群心中有信仰、肩上有责任、眼中有光芒的真理追梦人,是一群最质朴、最纯粹的人,他们对党和人民始终保持着一颗赤诚之心。
 
革命精神既是在烽火中诞生的,也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默默耕耘中孕育的。学习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成熟的历史,我们才会认识到今天的红色政权得来之艰辛、得来之宝贵,才会深刻明白新中国成立之伟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中的理论和方法,对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当代年轻人应该自觉学习党的历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筑牢、筑实信仰之基,从中感悟真理的力量、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贵州省榕江县两汪乡人民政府: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