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赣餐码”,一码锁住“舌尖腐败”
时间 :   2025-07-10 17:2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当修水县干部伪造30人公函挤占20人包厢的闹剧收场时,山口镇干部老陈正轻点手机——3秒完成过去3天才能跑完的报销流程。这一幕,让多少曾为“一张公函跑断腿、一顿饭局担惊魂”的基层干部,长舒了一口气。(7月8日 廉洁江西微信公众号)


在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第十一年的江西,5291枚“赣餐码”像一根看不见的红线,串起7.5万次公务用餐的透明轨迹。它们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党员干部的“护身符”——从前要绞尽脑汁“打擦边球”的公务接待,如今变成“扫码即食、全程留痕”的阳光操作。东乡区干部小张看着手机里9亿元规范支出的“阳光账本”感慨:“以前怕见发票,现在怕的是系统警报;以前拼酒拼关系,现在拼的是干净干事的底气!”


曾几何时,“无公函难合规、有公函难保真”的怪圈,让多少干部沦为“填表匠”“盖章奴”?一张虚假公函,可能藏着吃拿卡要的贪念;一场超标准接待,往往裹着权力寻租的阴影。而“赣餐码”用“技术+制度”的利刃,剖开了这些“舌尖上的腐败”。当抚州干部老李把节省的接待费用投入乡村文明实践站,看着老乡们在新建的文化广场载歌载舞,他眼眶发热:“这不是简单的省钱,是把纳税人的钱用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更动人的是,这场变革让“监督”二字从纪委的档案柜走进了百姓的生活。修水县查处的伪造公函案,投诉线索不再锁在抽屉里,而是晒在云端接受全民监督;曾经“抹不开面子”的熟人宴请,如今在算法面前一律“扫码见光”。群众都说:“现在去机关食堂吃饭,都能扫扫看有没有超标!”当权力在“数字天眼”下运行,老百姓的信任感,正从一顿顿“明白饭”中悄然生长。


当我们看到乡镇干部从繁琐报表中抬起头,把结余资金投向留守儿童之家;当我们听说基层党员主动退回多报的餐费,说一句“不能占公家便宜”——这不正是“为人民服务”最朴素的回响吗?


这枚二维码,承载的不仅是7.5万次廉洁震荡,更是党员干部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它告诉我们:作风建设不是冷冰冰的制度枷锁,而是带着温度的自我革命——用技术为清廉护航,用透明赢得民心,让每一顿公务餐都成为“清风正气”的见证。


让我们以“赣餐码”为镜:在扫码的“滴”声里,听见群众期盼;在数据的链条中,筑牢廉洁防线。因为真正的政治文明,不在宏大叙事里,而在百姓碗里的热饭中,在干部笔下的规范里,在我们每一次“问心无愧”的选择中!(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