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执“笔”蘸“墨” 描绘文化强国“新画卷”
时间 :   2025-04-18 14:3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宋玉娇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为文化建设擘画了宏伟的发展蓝图,也为深入挖掘与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最鲜亮的精神底色,正以其穿越时空的思想伟力和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深深融入于亿万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当以“执笔为剑”的政治自觉和实际行动,为加快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执“担当之笔”,饱蘸“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执着,描绘“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传承画卷。文章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历史篇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开拓创新,正是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才能托举起我们强党强国的复兴之路。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仅要认真学好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更要将党性修养作为立身、立业、立德的基石,夯实破浪前行的强劲动能。


执“守正之笔”,饱蘸“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描绘“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画卷。文章指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而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在于与时代同频共振,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枯木逢春,重焕生机,从历史类题材电视剧的质量和数量“双下滑”到《觉醒年代》掀起的收视热潮,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新时代文化数字化战略,红色文化始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正呈现出新质态、新形式。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从百年党史中深挖智慧和力量,探索红色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让红色文化在满足群众多样需求的同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


执“为民之笔”,饱蘸“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厚情怀,描绘“传世诗书光华中”的共享画卷。文章指出,文化强国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从延安时期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到新时代“人民至上”的价值坐标,红色文化始终镌刻着“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精神密码。从文化惠民活动走进千家万户,到数字文化矩阵覆盖城乡街巷,文化的繁荣,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典籍里的中国》等一批优质文化类节目成功出圈的背后,也成功培养了一批走在技术前沿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把育人才、建队伍作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既要搭建“文化惠民直通车”,更要激活“群众创作主阵地”,在双向互动中真正实现“人民精神富足”与“文化强国建设”的同频共振。(山东省莱州市委组织部:宋玉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