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公益联盟 >
公益联盟
青春视角看制度:温宿县人大组织返乡大学生 感悟人大制度伟力
时间 :   2025-07-15 20:4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张娓娓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为在青年一代心中厚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温宿县人大创新思路,以“青春视角”为切入点,精心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围绕“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验全过程人民民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大核心,通过专题宣讲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引导青年学子走进制度运行现场,亲身感悟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深厚底蕴与强大生命力,着力在青年心中播下理解、认同、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种子”。


7月14日,吐木秀克镇人大率先行动,组织34名返乡大学生走进塔木力克村代表联络站。县人大代表艾尼外尔·买提尼亚孜结合自身履职经历,从接待村民反映灌溉难题,到推动镇政府协调水利部门解决灌溉设施改造,再到跟踪工程验收的全过程,为学子们带来深入浅出的专题辅导。他清晰阐释了人大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地位、人大代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产生与履职逻辑、法律法规制定的民主程序与监督机制,特别强调“这些制度设计的核心,就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同时,温宿镇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活动同样精彩。镇人大代表努尔佳玛丽·阿力木以所在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为例,向学子们生动讲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去年社区改造时,从要不要加装电梯、停车位怎么规划,到施工材料是否达标、进度是否符合预期,居民意见征集了3轮,方案经居民代表票决通过,施工过程中还组建了由居民、人大代表、社区干部组成的监督小组。”她坦言,这些身边事让“民主”从课本上的抽象概念,变成了居民能参与、能感知、能受益的具体实践。


除了专题宣讲,青年学子们更通过实地浸润式体验,零距离感知制度运行的细节。在克孜勒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他们现场观摩人大代表进站接待群众、记录诉求、对接职能部门的全过程,仔细翻看代表接待选民记录本、问题转办单和结果反馈清单。“以前在课本上学‘人大代表为人民’,今天亲眼看到代表把村民反映的‘路灯不亮’问题记下来,3天就协调村委会解决了,才真切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 一位法学专业学生感慨道,这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闭环机制,让她对制度的实践力有了全新认识。

屏幕截图 2025-07-15 203715.png

在深入了解人大制度运行后,托甫汗镇的学子们走进村史馆,从家乡发展变迁中感悟制度优势。在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馆里,从“土坯房连片”到“安居房成排”的对比照片,从“靠天吃饭”的农耕工具到“滴灌全覆盖”的现代农业设备,从各民族零星散居的旧貌到“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生活场景……一件件实物、一帧帧画面,生动诉说着在党的领导和人大制度保障下,家乡从贫困走向富裕、各民族携手共建家园的奋斗历程。“爷爷总说‘以前喝口水要走两里地,现在家门口就有自来水’,今天在村史馆才明白,这背后是各级人大代表持续多年呼吁、推动水利工程落地的结果。”返乡大学生艾力·吐尔逊动情地说“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正是在大家共同认同的制度框架下携手拼搏,才让家乡有了如今的巨变,也必将共创更加灿烂的明天。”



“组织这次活动,核心是要在青年学子心中播撒认同人大制度的种子。”温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雪莉表示,通过“理论讲解+实践体验”的深度融合,就是要让青年学子直观看到人大制度的优越性,它不是抽象的条文,而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金钥匙”;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口号,而是融入日常决策的“活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不是空话,而是家乡发展的“动力源”。她希望返乡大学生能当好“制度宣传员”,把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带回校园、分享给更多同龄人,带动青年群体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温宿县人大拓展青年政治参与渠道、加强制度宣传教育的重要举措。它不仅让返乡大学生对人大制度的认知从“课本概念”深化为“实践感知”,更在青年群体中培育了关心国家政治生活、理解支持根本政治制度的“萌芽”。这既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薪火相传注入青春活力,也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厚植了青年基础,更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春视角中变得可触可感。(通讯员:张娓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