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义务修伞十余载 ——记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梅里社区古稀老人万素芬
时间 :   2019-03-03 14:2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江苏无锡讯( 通讯员:崔寿伟 )  掉线了,脱节了,花几十元、上百元买来的伞,或许就不能好好用了。扔掉吧,真可惜;找人修吧,又上哪去找修伞的呢?现在日子好过了,要想节俭这一次,怎么也难?巧了,前些日,记者遇到一位,她住在深街小巷里,却早已是远近有名的“免费修伞人”。
这位“免费修伞人”,她就是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梅里社区的万素芬,今年80岁。80岁应该做点什么?有人会说在家养老,也有人会说看书种花,而她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已到耄耋之年的坚持为街坊邻居免费修伞。提起她,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无论多“高级”的伞和多“低档”的伞,只要到了她手里,就一定能修好,十几年来,她总共修了500多把伞,下雨天的时候陆陆续续送给居民或者路过有需要的人了。
 
初次见到万素芬老人,她正坐在院里的花坛旁,手中拿着一把破旧的雨伞,边上放着一盒子修伞工具,麻利地修理着这把在旁人眼里已经破败不堪的雨伞。“这把伞坏了一点就被人扔了,我觉得很可惜,就捡了回来看看能不能修好。”万素芬老人告诉我们,她从小就喜欢动手操作,十几年前自己的伞坏了之后找不到地方修,才开始琢磨起了修伞。几次实践之后,掌握了修伞的诀窍,手艺逐渐娴熟。
 
万素芬修伞,好比医生要先“望闻问切”。把伞撑开,收起,再撑开,再收起,反复两次,毛病在哪,她已了然于心。问她诀窍在哪,她说修得多了,自然就熟了。
 
不过无论是油布伞,还是现在常用的两折伞、三折伞,要修好,靠的还是耐心和细心。万素芬手上正在修的,是一把两折伞,有12根伞骨,其中有一半坏了。换伞骨,得先拆开伞尾处的铁丝,把坏伞骨拆下来,再把新的套上去。新伞骨在伞尾固定好后,还得缝线,把它们固定到伞布上,最后套上珠尾,才算大功告成。万素芬手脚不慢,但几根伞骨换下来,也得半个多小时。她说,有的伞坏的地方多,花上几个小时也是有的。好在,她时间充裕,几天也难得出门一趟,呆在家里做做家务修修伞。
 
在万素芬居住的屋子里,记者看到:家里从厨房、主卧到次卧,几乎每个角落有雨伞和修雨伞的工具。她说,修了十多年伞,如今无论破伞,拿到手都不在话下,接伞骨钢条、卸铁帽、穿针引线、安装伞布,一气呵成,这也已经成了她生活里的乐趣。“家里还有一些破得没法修的伞,就拆成零件,用在能修好的伞上。这个是伞骨,这个是伞帽,那个是伞柄。”万素芬如数家珍般向我介绍着修伞的配件。
 
“修了那么多物件,伞虽然最便宜,但却是最实用也是大家最需要的。”有人慕名上门找万素芬老人修伞,每每这时,万素芬会热情接待,认真细致地修理。有时,即使伞骨架已经断了,她也不厌其烦努力修复,让修复后的伞可以和新伞媲美。每次帮人修伞都分文不收。
 
看着一把把雨伞在自己手里获得了“新生”,万素芬老人也很开心。在她看来,一个小小的举动,一方面能让大家得到帮助,另一方面也助于大家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这是她十几年如一日辛勤劳动的动力。
 
万素芬热爱还不行,还得问她老伴高不高兴。她爱人叫郭寿根,也是个闲不住的人。捡伞、清洗,洗好后她来修,妻唱夫随。郭寿根向记者介绍说:“老伴修伞上了瘾,不管雨伞多高级,只要坏了,到了她手里保管修好。”
 
义务修伞已经成为了万素芬生活的一部分。万素芬用自己十几年的行动,换来了居民的方便。她可以像别的老人一样,打打牌听听戏,日子一样过得悠闲自在,但她选择了在破伞堆里,让一把把原本被抛弃的雨伞重新获得“生命”。在采访中,记者始终没有提到“学雷锋”这三个字,我们问她,到底图的是什么?她回答:“修伞是我的乐趣,为大家帮点小忙,我开心,只要身体吃得消,修伞就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