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那年那兵那中队
时间 :   2018-02-11 20:4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春节就要到了,陆陆续续有老兵打电话、发微信提前祝贺新春快乐。去年八一建军节之前,我原来任政治指导员时的老中队——驻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四中队,组织了一次老战友聚会,并热诚地邀请我参加。当时我告以实情,现在部队对类似活动管得很紧,无法亲自去参加,但表达了自己发自内心的祝愿。其实于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世界上有些事,有那么些许遗憾,但美好的记忆是难以从脑海里抹去的。这不,几个拜年祝福的电话,又勾起了对中队一些往事的回忆。
 
去四中队任职前,我在支队政治处当教育干事。那时自己甚是得意,那么短的干龄、那么低的职务,却经历了武警部队组建以来的三项重大事件主题教育活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坚持党对武警部队绝对领导教育、党史教育。尤其是1992年的党史教育现场会,作为总部、总队、支队三级联合工作组的成员,我是职务最低的,但在现场会具体落实上,却算得上支队落实层面重要的筹划者和主要的实施者。那时年纪轻、记性好,加上自己做事比较利索,不喜欢拖泥带水,也甚得各级领导喜欢。这次党史教育,总部的基调是,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为指导。就是那篇南巡谈话,当时我能全文倒背如流,一些基本的重要的观点,到现在都能记得很清楚!最负盛名的一仗,就是现场答题那场重头戏——面对台下数百名将校警官,竟然一点怯意都没有,记忆最深的是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二个基本观点,长篇大论,侃侃而谈,颇有点睥睨群雄的味道,博得满堂掌声雷动。教育总结时,成就了我入伍后的第一个三等功。不久,我就到了四中队任副政治指导员。
 
也许天生的就是让我到四中队经受考验的。才转过年,总队决定,把总部赋予的“中队俱乐部建设现场会”放到四中队。这个任务于我,实在是太艰巨了!倒不是怕事——策划、组织、落实我都不怵,为难的是我五音不全,作为主管中队文宣工作的副指导员,平时走腔走调没关系,也就是官兵们在一起,图个大家一乐了之,可是,接受总部赋予的现场会试点任务,到时全武警部队各总队的分管领导、宣传文化部门的业务领导都要来观摩,他们可都是行家啊,怎么混得过去?我把担心和顾虑坦诚地向支队、总队领导汇报,首长们都笑了,没想到去年在党史教育现场会大出风头、大展风采的你,居然也有怕事的时候?我说我不是自己怕事,而是怕给支队、总队丢脸!好在,支队还是听从了我的建议,专门超配了一名毕业于广西音乐学院的干部——王箭,加强到中队任副指导员,由他负责教歌——要求每名官兵必须唱会革命歌曲100首。王箭后来转业到南宁海关,2016年我出差到广西,还与老搭档见了一面。中队俱乐部建设现场会的其他准备工作,如图书室、故事会、球类比赛、点歌会、演讲等配合活动的组织,都由我来负责计划、统筹、实施。三个月的竭心尽力、艰苦奋斗过去了,在总队、支队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中队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试点任务完成得很圆满,中队俱乐部建设的经验在全武警部队推广。
 
到四中队任职副指导员,压力最大的不是工作上的,而是”两座大山”——中队长是我新兵下队后的班长,指导员是接我当新兵的支队干事。他们一有事就给我交任务、压担子。中队长说得最多的是,“你个新兵”,他倒是不好意思说后面“蛋子”那两字;指导员的口头禅是,“你还是我接来的新兵呢”。言下之意,你不多干谁干!我就这样“苦大仇深”地干着。谢天谢地,到这年年底,中队长、指导员双双调走,我就代理了指导员。又过了几个月,我去找支队领导汇报工作,半开玩笑地说,大会小会总是表扬四中队工作不错,能不能不要老代理啊!这样,到1994年4月,就正式任命我为政治指导员了。实际上,又没多久,就调到总队机关去了。但许多带兵管兵的经验,都是那将近两年的时间积累和体悟的。我自己最大的一个体会,干部能力素质的提高,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用心去琢磨、去感悟、去思考,自己不当真,谁也帮不了,学校的教育、培训和领导的帮带、指导,还真的只是“领进门”,有多大的“修行”归根结底要靠自己!
 
最热闹的活动就是打篮球。但是,我只当领队不上场。原因是,刚毕业当排长那会,在驻廖平农场七中队,有过一次惨痛的教训。乡下嘛,打球毫无规则可言,就一个横冲直撞、砸进球就算数,有一次上篮时,硬生生把中队长的门牙撞掉两颗!从那以后就再没打过篮球。但是我喜欢看兵们打,尤其喜欢到六中队去打。广西广播电视厅那时给中队配了一辆长江750型边斗摩托车,马力大,冲劲足,开起来很过瘾,我们开会、查勤、外出打球都用它。一次坐上10多个人是常事,哦,实在地说,那时没有什么安全意识,但也从来没有出过什么事。喜欢跟六中队斗,有两个原因——其一,六中队的中队长李可刚同我特别玩得来,脾气也相投,愿意到他们中队去;其二,咱二大队只有四、六中队,没有五中队(空编,实际上是给了总队文工队),不是你好就是我好,有争的动力。特别好玩的是到大队开会,总是争得面红耳赤、口水喷喷的,搞得大队长、教导员也没法平衡。但不管怎么吵怎么闹,却不会影响战友之间的感情,至今我们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有一段时间,兵们反映伙食有点差。我找副中队长和司务长提要求,必须在两天内解决问题,不能再让兵们因为吃不好而叽叽喳喳、嘀嘀咕咕的!说起来中队条件是很不错的,单说这伙食补助吧,广西广播电视厅补助给我们的,比自治区党委、政府补给所驻一、二中队还要高。有了点起色后,我带着司务长、给养员去麻村综合市场,根据食谱去买菜,一个一个摊点考察,一个一个菜品比较,一口一口讨价还价,回到中队再和炊事班一起研究如何搭配做菜,既要讲营养全又保证色香味,类似于毛主席说过的,又要好看又要好吃!坚持了几天后,我就跟给养员和炊事班长说,以后,就按这个标准买菜做菜。还别说,打那之后中队的伙食就再没有人提过意见。
 
野外训练,有两个场地是兵们最乐意去的。一个是广西幼师的操场,与中队一墙之隔。幼师操场边的一处林子,是我们班组战术、擒敌术训练的好去处。另一个是南湖公园,毗邻广西音乐学院,又是开放性的,场地大,林木密,能遮阴,射击训练大都在那里进行。当然了,最能调动兵们训练积极性的是,这两个地方女孩子多,兵们训练起来劲头十足,谁愿意在女孩子面前认怂啊!所以,“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千真万确的至理名言。然而,最过瘾最能释放雄性荷尔蒙的,就是跑10公里。一般从广西电视台出发,沿民族大道往西到邕江大桥,从大桥底下转回来,上七星路、星湖路,一口气跑到麻村综合市场,再折回到民族大道辅路,一个闭合回路下来,轻轻松松地把一万米搞掂。说来很惭愧,在麻村,还有过一次打群架,中队参与人数有20多个,惊动了总队。但那时部队打架是常事,只要没有捅破天,也就不了了之——各级领导都乐于部队打架能打赢,认为是作风过硬、有战斗力的表现。记得总队主要领导就是这样说的,“连个普通老百姓都打不赢,还能打得赢敌人?”
 
不只是在外面打架,部队内部骂骂咧咧、打打闹闹也很常见。二十多年前,有几个干部不打骂的?有几个兵不被打骂的?不打不骂是不亲,能打能骂亲兄弟。干部也好,班长也好,对那些不争气的兵打几下、骂几句,没有出于私心的,大都是因为“恨铁不成钢”。兵们自己心里也明白,干部都是为了自己好!有的兵一段时间不打他骂他,他还会想不通,是不是最近工作不得力,中队领导和班长对我有看法了?你还得去做思想工作呢!但不管是痛骂几句、推搡几下,甚至是揍几巴掌、踢几屁股,咱四中队的兵,没有一个记仇的,也没有一个告状的,一直到现在,我对兵们记忆犹新,兵们对我感情深厚。不然,他们怎么还想得起来给我们打电话、发微信拜年?
 
仿佛已经久远,其实就在眼前;往事并不如烟,印象清晰如昨。现在,祝福的话语响在耳边,美好的回忆浮在脑际。四中队,有我们亲爱的战友,激扬的青春,奋斗的足迹。四中队,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兄弟连”,是我们奉献部队的“集结地”,是我们成长进步的“加油站”。四中队,成为了我们那一代官兵的共同记忆,留下了我们的欢乐与苦闷、喜悦与彷徨、幸福与辛酸。无论如何,不管怎样,四中队是永远的四中队,我们则是四中队的永远的一分子!(作者:曹 众 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