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夫妻毒枭的穷途末路 ——包头铁路警方成功侦破一起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
时间 :   2017-01-16 18:0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通讯员 包头铁路公安处宣教室 邵光彬 崔杰)丈夫游走于境外,购买毒品,伺机运回国内;妻子藏身于国内,隐蔽接货,秘密分销各地。夫妻俩变身大毒枭,收拢马仔,精心编织贩毒网络,形成一条境外至境内,串联起云南、甘肃、内蒙古等省份的贩毒通道。
日前,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包头铁路公安处历时8个多月,辗转多地,经过缜密侦查,成功斩断了这条从缅甸经云南、甘肃等地向内蒙古贩运毒品的跨国通道,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缅甸籍两人),缴获海洛因1.5公斤,冰毒11.2公斤,扣押作案车辆3台。

运毒男进站露马脚
     2016年4月5日17时,一名行色匆匆的男子进入乌海火车站安检大厅,目光警觉地从执勤民警身上扫过,这种异常行为引起执勤民警的怀疑。

    几乎同时,安检员佟桂莲先后从其外套右兜和内兜里发现三块白色物体。民警立即上前盘问,但该男子丢下行李,拔腿就跑。执勤民警迅速追赶,将其制服。
    经查,该男子叫徐某刚,54岁,内蒙古包头人。三块白色物体均为海洛因,净重约100.3克。

     毒品从何而来,要运输到哪里,是否隐藏着一条贩毒通道?
    “在每一个吸贩毒人员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或大或小的贩毒网络,这是毒品案件的一般规律”,包头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支队长彭刚介绍。包头铁路警方旋即成立专案组,决定对其运输毒品的上下线“穷追猛打”,撕破暗藏的贩毒网络。

外围马仔相继落网
       审讯中,徐某刚对其运输毒品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但对其上下线是谁,毒品来自哪里均拒不交代。

     “贩卖毒品是掉脑袋的事,我们不能指望他自己交代”,负责此案的刑警支队副支队长郝瑞丰向侦查员下达指令,“对徐某刚过往行踪轨迹摸排分析”。
    在耗时近一个月,对徐某刚乘车、住宿等数千条信息分析后,侦查员发现徐某刚频繁乘坐火车往来于甘肃兰州及内蒙古包头之间,且在兰州短暂停留就返回包头。综合其它信息,专案组判定,徐某刚上线为甘肃籍杨某和马某。

    在铁证面前,徐某刚交代,他与杨某是在监狱服刑时的狱友,“今年刚出狱没多久,我就接到他的电话,让我去甘肃,说手里有一批纯度很高的货。”
    同时,徐某刚还供出了一条更有价值的线索:按约定杨某和马某在5月份有一次交易。

    “去甘肃将杨某和马某抓捕归案”。

    5月23日,侦查员在甘肃康乐县警方的配合下,将杨某、马某抓获,缴获冰毒0.2公斤。

贩毒网络逐渐显现
    外围马仔相继落网,侦查员本以为案件会取得很大的进展,贩毒网络会很快摸清。但事实并非如此。

     马某、杨某等人的供述,并没有凸显出毒品的源头地及更高层上线,价值不大。

    专案组继续强化摸排深挖。

     8月中旬,专案组掌握重要线索,毒品源头最终锁定在云南孟连。
    随后,侦查员南下云南,经循线追踪,排查深挖,逐渐摸清了该团伙的组织体系、贩毒网络和人员组成。一个以曹某、刘某为首的特大贩毒团伙浮出水面。该团伙频繁从缅甸走私大量海洛因和冰毒入境云南普洱市,以此为据点,由其成员郭某、杨某、马某、徐某刚等人运输至甘肃、内蒙古等地销售。

贩毒“夫妻店”被一窝端
    9月1日,侦查员接专案组指令:该贩毒团伙近期将从缅甸非法走私入境一批毒品,择机实施抓捕,确保“人赃俱获”。

    后经研判查实,贩毒团伙准备从孟连县勐马镇中缅边境口岸入境,先有曹某、刘某、郭某驾驶小轿车前行趟路,半小时后,再由缅甸籍马仔岩刀(音译)、岩保(音译)驾驶摩托车携带毒品随后入境。

     这种狡猾的运毒方式,给抓捕带来不小的困难。
    勐马镇地处中缅边境,周边群山环绕,丛林密布,如果首先对曹某等实施抓捕,势必会惊动岩刀(音译)、岩保(音译),一旦他们弃毒逃进山林或境外,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    为此,专案组与孟连警方联合制定了“先去尾后掐头”的抓捕策略。参战民警兵分两路,一路埋伏在边境口岸先放曹某等通过,对后入境的岩刀(音译)、岩保(音译)实施抓捕;另一路设伏在距第一埋伏点10公里处,等待第一组行动信号,对曹某等人实施抓捕。

    9月8日16时许,侦查员依计先后将岩刀(音译)、岩保(音译);曹某、刘某、郭某缉拿归案,缴获海洛因1.4公斤、冰毒10.6公斤。

    毒枭曹某、刘某夫妇归案后,9月13日至16日,专案组对盘踞在包头地区的白某、张某等11名吸贩毒人员集中收网抓捕,全案共抓获嫌疑人2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