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黄平县“大水缸”改革为水务供给侧提速增劲
时间 :   2016-11-08 08:4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特约记者 廖尚刚)“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水务事业如何在发展中破解改革钥匙,这是各级涉水部门在创新思维、服务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贵州黄平县水务局在积极探索水利资源管理体制机制过程中,努力从补短板、拓瓶颈、走后劲、上水平、促发生、惠民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使全县水务建设逐渐形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供求平衡体系,为提高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治理能力发挥了强劲的动力。

图为黄平县水务改革中实施的农村“大水缸工程”
    一是加大改革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全县在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中,认真从项目前期、建设管理、资金管理及完工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确保项目按时推进和发挥效益。在此基础上,黄平县还从中探索出设计施工总承包、代建制等系列改革和科学管理模式。

用严格的“四项制度”监管好每个水利施工环节
    二是创作好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大文章。在按照上级深化水利改革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全县在拟定水务一体化改革方案的同时,积极将城市防洪排涝、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等涉水行政事务进行有机管理,并抓好职责职能的实质性划转,使全县城乡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得到全面铺开。为在社会宣传和引导企业和居民节约用水,该县还出台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严格按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和监控体系抓好落实。

    三是加快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黄平县11个乡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在结合水务一体化体制改革中,对辖区内的小型水利工程明晰产权,建立建、管、养、用等运行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如自全县启动水利改革工作以来,已经870处工程纳入改革范畴。其中:小型蓄水工程468座,渠道工程17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20处,小型水电站8处。

    四是完善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与县外水投公司签订水利投融资协议,将建好的水库固定资产划拨给外来公司作为融资平台,通过公司融资并组建项目法人机构来对黄平县尚未建设的水利工程进行开发,进一步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五是提高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和水政管理水平。如积极探索以小流域或片区为单位的基层水利服务站所建设,按片区和流域划分,组建系列水务站,并结合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按照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严格行使审批权,实现了由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服务、事后监管为主转变。同时,加大水行政综合执法和相关专项执法检查和查处力度,使水行政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是着力做好用水消费价格改革。首先,黄平县成立了县城自来水公司和乡镇供水公司两大公司为供水平台的体系,对城镇用水和农村饮水安全进行管理。如县城自来水公司对县城供水负责,乡镇供水公司对全县11乡镇及农村供水负责。公司在不追求利润为前提下,为合理体现水的商品价值,县水务局还向物价部门申请召开听证会、征求社会意见等方式,对试点乡镇重新调整水价,以后待条件成熟后,逐渐在城乡供水中推行阶梯水价,不但使有限的地下水资源获得节约使用,而且还更加确保老百姓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其次,是实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全县选择在灌溉条件相对较好的灌区,利用小型农田重点县等项目建设为契机,逐步完善农业灌溉设施和安装计量设施等,在有条件的灌区对农业综合用水实行定额用水管理和收费,从根本上达到节约用水和农业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