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份栏目
钟媛媛:“绿色绩效”考核要有好的考评机制
时间 : 2016-09-24 17:4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从今年起,青海省将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大幅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对于年内发生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地区和单位将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当年考核评优资格。(人民网)
在市(州)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中,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指标由原先的5项增加至10项,内容涉及生态工程、草地、耕地、林地、水资源、大气保护、节能减排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约束性指标。
GDP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总量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和唯GDP论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在迎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资源代价。虽然“绿色GDP”考核开始受到重视,但因发展理念、考评指标、制度执行、晋升机制及部门协调等多因素的限制,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机制仍未切实建立。部分领导干部依然过度纠结于GDP的总量与增速,简单地将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对立起来,认为加大企业治污力度是对欠发达地区的过高要求。
转变考核理念,淡化GDP考核,建立经济发展“显绩”和碧水蓝天“潜绩”相结合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前移绿色绩效关口,建立健全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领导干部决策体系,让“绿色元素”成为干部作决策、谋发展的重要标杆。调整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增设“绿色绩效”板块,将资源环境类、生态经济类指标纳入考核内容,尽快出台一套涵盖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方面的领导干部“生态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全面体现生态文明内涵。
同时,明确考核标准、优化考核方法、完善考核程序、落实考核责任,将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领导干部考核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在构建生态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议结合节能减排、耕地保护、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相关政策“红线”,出台一套可操作的细则和评判标准,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惠及百姓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各方面和各个环节。任一单边路线,都难体现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因此,推进领导干部绿色考核,必须选择政府、社会、公众的多方共同参与的协力路线,才能达到“绿色考核”预期效应。要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考评机制,建议明确考核部门牵头,综合部门协调,环保部门监督,统计、监察、宣传及相关部门参与的考评机制,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干部绩效考评工作。
干部指标体系的调整,对一个地方的发展结构和方向的调整有着决定性作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如果能像重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那样重视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把工业产值的增长、财政收入的增加和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结合在一起,在考核各项经济指标的同时,还考核城市人均绿地增长的幅度、饮水质量的好坏、大气污染的控制、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等生态指标,这才能够促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钟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