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组织系统部史部风展,如同翻开一本厚重的、由真实细节构成的教科书。在这里,一份份泛黄的文件、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朴素的实物,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山东组织工作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从革命烽火中艰难筹建党的各级组织,到建设时期为巩固新生政权选贤任能,从改革开放前沿勇挑改革重担,到新时代为强国复兴筑牢组织根基,一代代山东组工干部用行动赓续传承着中央组织部“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优良部风。驻足其间,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这份沉甸甸,源于对“绝对忠诚”刻骨铭心的理解。展览中那份写在粗糙纸张上的山东早期党员名单,字迹模糊却分量千钧。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山东组工干部靠着对党的忠诚信念发展党员、传递指令,一位普通组工干部怀揣的名单,可能就是几十甚至上百名党员的“生死簿”,他们的行动证明,搞组织工作的人,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信念坚定、靠得住的人。到了和平建设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组织工作紧紧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选干部、配班子、聚人才、抓基层,都是为了把党的路线方针落实好,这就要求每一个组工干部,头脑必须特别清醒,必须时刻明白自己是党的人,是为党工作的。今天,我们或许不再需要经历血与火的考验,但忠诚的本色丝毫不能变,最根本的就是要把讲政治落到实处。要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审核一份干部材料、执行一项组织决定时,必须时刻绷紧政治这根弦,确保自己经手的每一件工作都对得起组织的信任。
这份沉甸甸,源于对“公道正派”原则毫厘不偏的敬畏。展厅里特别令人动容的,是那些老组工干部的照片和事迹,许多照片上的他们,衣着朴素,眼神却无比坚毅。他们长期工作在幕后,默默无闻地为党考察、培养、举荐干部,甘当“铺路石”,乐为“渡人梯”,那些早期干部任命书和考察记录,笔迹工整严谨,条件虽简朴,但选拔标准却丝毫不含糊,这份公道心和奉献精神,源于对事业的责任感。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牢牢坚守原则底线,敢讲真话、不徇私情,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真心实意地关心干部,严格执行干部政策法规,以公心选贤能,以正气聚人心,真正成为干部信得过、靠得住的“娘家人”,让组织部门成为干部心中充满阳光、体现公平的“干部之家”。
这份沉甸甸,源于对“廉洁勤奋”底色朴素本真的感悟。百年来对组工干部的要求,廉洁和勤奋始终是两根最硬的标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点着油灯也要一笔一划地整理档案、书写文件、制定计划,走路跑腿去发展党员、考察干部。他们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靠着这种夜以继日的勤奋与执着,完成了大量细致入微却又至关重要的基础工作。同时,展出的不同时期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条例,从严格的保密纪律到严明的财经规定,从精简文件的早期努力到改进会风的明确规定,都体现了组织系统对廉洁自律的一贯高标准要求。今天,虽条件优越了,但艰苦奋斗的传统和极端负责的作风不能丢。学习政策要钻进去,干工作要下苦功夫、下细功夫,成为熟悉业务的“活字典。同时,更要严格遵守省部提出的“十不得”要求,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不该要的坚决不要,不该吃的坚决不吃,只有自己干净,腰杆子才能硬起来,干工作才有底气。
这份沉甸甸,源于对“求实创新”精神生生不息的传承。时代在变,组织工作不能一成不变。山东百年组织史也是一部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历史。从建立适应革命需要的组织体系,到探索符合建设要求的干部制度,再到创新选人用人办法,每一次突破,都体现了山东组工干部实事求是、大胆探索的精神。如今,在“十五五”起步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墨守成规没有出路,要敢于深入到矛盾集中的一线,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要立足实际需求,用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去破题解题,既要脚踏实地落实好现有政策,也要勇于在上级部署框架内大胆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举措,这种基于实践的“求实创新”,才是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回首百年峥嵘路,优良部风薪火传。让我们从这厚重的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接过先辈的接力棒,让“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旗帜在新时代山东组织工作的生动实践中高高飘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澎湃的组工力量。(中共阳谷县委组织部:岳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