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务虚”与“务实”不能“厚此薄彼”
2025年09月08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杨志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从战略高度谋划工作,这便是务虚的重要体现。而务实,则是把想法转化为行动的关键实践。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进程中,务虚与务实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绝不能“厚此薄彼”。


倘若将目光局限于眼前琐碎,回避思辨之翼的舒展,无异于闭目行舟,必将迷失于具体事务的海洋。反之,沉溺于思维的迷宫中而拒斥行动,无论设计的宫殿在想象中如何华美,终究不过是根基虚浮的沙碛之塔。然而,现实境遇中,却有些曲解悄然滋生。有执行者肤浅误读务虚内涵,视其为无谓的清谈,沉溺于不着边际的空洞议论。此等谬见不仅败坏作风,更虚耗资源精力,滋养形式主义的杂草,让实干精神的沃土日渐贫瘠。回溯过往案例,某地在发展进程中,决策者急于铺设繁荣蓝图,未及充分论证本土禀赋,便仓促引进所谓“特色小镇”。此类项目打着生态转型旗号,仓促投入巨资建设基础设施,终因脱离地缘实际而大范围搁浅,造成珍贵的土地闲置与资金空耗。这正是盲目追逐虚名而忽略务实根基所酿成的深刻教训,其代价不可谓不大。


务虚本质是穿透表象、洞察规律的思维攀登。它要求执行者超脱日常纷繁,以恢弘视角审视时势风云,解析矛盾根源,构想突破路径。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国是擘画、改革蓝图,还是微观领域的年度安排、长久规划,都需要此种思辨之光来精准定位坐标、明晰航向。其可贵价值在于打开认知疆界,激荡智慧火花。在交流碰撞中,补益短板,凝集共识。这份深邃之思绝非凭空臆造,它深深植根于扎实的田野探查与缜密的理论土壤。回望革命烽烟,老一辈革命家们通过对寰宇大势的犀利解剖,锤炼出克敌制胜的战略智慧,为新世界奠基铺路。这无疑是“务虚以求真知”精神绽放的璀璨实践明证。


思考的深度必须经由实践的效果来检验与衡量。务虚的结晶若仅停滞于思维层面的争鸣推演,或沦为精致的形式表演,就全然丧失了其根本立意。究其真义,在于指导工作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回应民众关切。一场喧嚣的务虚会议,口号纵然震天响,后续若无扎实步履,不仅徒劳无功,更会助长虚浮喧嚣的气息。反观楷模如廖俊波,其心系优化营商环境、造福百姓福祉,不辞辛劳深入一线查勘。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将个人与部门联络方式公诸于交通要道之侧,畅通民情表达的毛细血管。正是这般具体行动,将思想会议室的图景,悄然转化为街头巷尾可感可知的福祉。这彰显了虚与实交融贯通的巨大潜能。


真正的务虚聚焦必须精准锁定发展瓶颈、民生痛点与工作核心关隘。需深入剖析矛盾的根由,提出切中肯綮的解决之道。执行者需下沉基层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鲜活素材。唯有如此,务虚方能立于坚实事实与严谨数据的磐石之上,确保后续举措有的放矢、具备操作性。务虚碰撞凝成的共识、勾勒的思路、淬炼的方案,须转化为具象行动清单,明确时序路径与责任主体。通过“务实”构筑高效的闭环督责机制,架设由“思想激荡空间”通向“实干沃土”的坚实桥梁,才能防范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的痼疾复发。政绩观如同指南针,须臾校准方向;弃形式浮名如敝履,唯实效是取;警惕重“痕”而轻“绩”,留“迹”却失“心”的惰习。唯有戒除空谈玄想,尊崇真做实干,深谋于前,果断于后,敢为善成,久久为功,方能以可见可感的成就,回应人民的瞩目期待。


“务虚”与“务实”不能“厚此薄彼”。任何事业的成功丰碑,皆由坚实行动浇筑;其崩塌坍塌,多由空言虚饰导致。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之上,肩负重任的我们需准确把握务虚与务实的内在统一律动。既要珍视高远的谋略航图,也要锤炼务实的行动臂膀,让二者深度交融、协同发力。唯有如此,才能在时代风浪变幻中锚定前行方位,于万千气象下踏稳脚下实地,持续创造事业发展的全新突破篇章。让我们以深思为火炬点亮前路,以实干为基柱构筑宏图,不断朝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踏出坚定而有力的时代足音。(泸县财政局: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