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明确提出,农村党员培训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注重实战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党员在服务群众中作表率、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时打头阵。农村党员教育是加强党的基层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力量。各级党组织要做好“三个坚持”,答好“教什么”“怎么教”“怎么用”三道题,为锻造过硬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提供坚实支撑。
坚持用好调研“传家宝”,答好“教什么”问答题,让教育内容更加精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农村党员教育的基本功。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农村一线调研,了解基层党员培训需求,分清轻重缓急,选取最大公约数,号准乡村发展短板“脉搏”。同时,要在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等“必修课”的基础上,要根据党员类型,精准制定教学内容。如产业型农村党员着重培训乡村经济发展、电商等方面知识;技术性农民党员,要着重引导学习先进地区农业知识。唯有此,才能持续激发广大农村党员学习积极性,推动培训内容更快更好的深入人心。
坚持做优师资“硬保障”,答好“谁来教”选择题,让教育基础更加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农村党员教育的好不好,老师是关键。各级党组织要充分统筹资源,挖掘优秀教师资源,建设形成一篇高水平师资队伍。一方面,要挖掘高标准理论教师,依托党政机关、县委党校、科研高校等本土资源,优先选聘党性观念强、理论功底扎实的理论讲师,切实提高理论课程传授高度。另一方面,要挖掘接地气的“实践导师”,从本地乡土工匠、行家里手、乡贤能人、非遗传承人中选拔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定期针对他们开展“理论素养+授课技巧”专题培训,引导其走上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农企厂房,用家乡话讲述身边事,用小话题切入大政策,切实讲好当地特色产业、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基层治理等乡村振兴领域精品课。
坚持成果转化“金钥匙”,答好“怎么用”论述题,让教育成效更加显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实效的试金石。各级党组织要精准搭建实践平台,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等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围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民生实事,引导党员积极投身农事实践中,不断推动农村党员干事创业能力持续提升。要强化考核运用,建立健全党员实践考核评价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党员实践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跟踪回访、议事等方式,听取群众对党员的评议评价,将党员在农事实践中的表现作为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激励党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火热实践。(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委组织部:孙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