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宗无声,承载政之要义;兰台虽小,关乎国之大者。干部人事档案,绝非简单的个人资料堆砌,而是一部记录干部政治生涯、成长轨迹的“个人史书”,它是辩证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也是管理监督干部的关键支撑,更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近年来,临沂市河东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提升档案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以高质量档案工作赋能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严把档案入口关,下好选人用人“先手棋”。干部档案管理容不得丝毫马虎,“凡提必审”“凡进必审”“凡转必审”的要求,如同档案管理的“三道闸门”。把控档案入口,就是要以对组织、对干部高度负责的态度,当好档案质量的“守门员”。把好档案的“实”字关,要练就“火眼金睛”,对归档材料逐一甄别,面对模糊不清、逻辑矛盾的信息,及时与相关单位、干部本人核实,督促整改不真实、不规范的内容,确保每一页档案都经得起推敲;把好档案的“全”字关,要聚焦干部职务变动、政治身份等核心材料,也要广泛收集奖惩记录、学历提升、家庭情况等延伸信息,让档案成为干部全方位的“立体画像”;把好档案的“严”字关,就要严格审核材料的格式规范、填写标准,杜绝字迹潦草、内容缺漏,从源头筑牢选人用人的质量根基,将档案造假等不正之风隔绝在外。
筑牢制度防护墙,织密选人用人“保障网”。制度是档案管理的“定盘星”,只有将档案的“建、管、用”全流程纳入制度框架,才能释放档案服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最大效能。健全档案管理系列制度,让流程有章可循。完善《干部人事档案查借阅管理办法》,明确借阅权限与流程,防止档案信息泄露;细化《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管理规定》,规范材料收集标准与时间节点;优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实现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专项审核常态化,以《专项审核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引,精准认定干部“三龄二历一身份”,在审核中敏锐捕捉选人用人风险信号,提前预警、主动干预。同时,加强与组织、纪检、教育等材料形成部门的联动,定期沟通、动态追踪,确保档案材料及时更新,为选人用人提供鲜活、准确的参考依据。
推动档案数字化,打造选人用人“快车道。在智能化、科技化席卷各个行业的当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也需搭乘科技快车。档案“纸质+数字”双向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管理的时空局限,为选人用人装上“加速引擎”。建立健全扫描存档制度,是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对档案转递单、查借阅登记表等纸质材料,按年度分类扫描存档,实现“纸质档案有迹可循,电子档案随时可查”,有效解决纸质档案易损毁、难保存的痛点。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对新接收的档案及零散材料,第一时间扫描录入本地数据库,构建动态更新的数字档案平台。借助数据分析、智能检索技术,快速匹配干部信息,精准识别干部优势与潜力,为组织决策提供高效、精准的支持,让档案管理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赋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事关组织工作根基,影响干部队伍长远发展。唯有严控入口、完善制度、拥抱数字技术,才能筑牢档案管理防线,让档案成为选人用人的“可靠基石”、干部成长的“忠实伙伴”,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注入强劲动力。(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委组织部 徐勤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