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恒久之功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2025年07月24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唐春秋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教育,绝非“一阵风”式的临时安排,而是需要常抓不懈的政治锤炼。抓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做到学习不松劲、排查不敷衍、整改不打折,让作风建设的根基深扎土壤、结出实效,真正使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党员干部的内在自觉和行动本能。


学习不松劲,以“水滴石穿”的韧劲筑牢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要摆脱“交差了事”的心态,带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持续深化学习,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融入思想、化为行动。系统学,悟透政治内涵。从“作风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定位,到“纠治‘四风’必须常抓不懈”的深刻警示,每条规定都凝结着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洞察,每次认识提升都是对初心使命的坚定坚守。要逐字逐句研读原文、领会原理,结合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追根溯源中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跟进学,把握时代要求。作风建设始终与时俱进,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从规范公务接待到整治“隐形变异”问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必须及时学习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新部署,精准把握“四风”问题的新动向,让学习内容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实际接轨。联系学,明晰实践路径。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常思考“哪些做法符合要求”“哪些行为需要警惕”,通过学思结合、知行对照,让规定真正成为指导实践的“行动手册”。


排查不敷衍,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找准问题症结。作风问题具有隐蔽性、顽固性,必须打破“老好人”的思维定式,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检视,让问题无所遁形。刀刃向内查思想根源。作风问题的表象在行动,根源在思想。要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深入反思是否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是否把纪律规矩牢记于心、是否把担当作为落到实处,从思想深处找准问题的“病根”。见微知著查隐形变异。随着作风建设深入,“四风”问题常以“隐身衣”“青纱帐”面目出现。要练就“火眼金睛”,既查“明目张胆”的显性问题,也查“改头换面”的隐性问题;既看“轰轰烈烈”的表面文章,也看“悄无声息”的暗箱操作,从细微处发现苗头性问题,做到早识别、早防范。举一反三查共性短板。单个问题背后往往藏着制度漏洞或机制缺陷。要从具体问题中找规律、从个性问题中看共性,梳理易出问题的环节、高风险的领域,找准制度层面的短板、流程层面的梗阻,为整改提供精准靶向,实现“查一个问题、堵一批漏洞”。


整改不打折,以“钉钉子”的狠劲巩固整改成效。发现问题是前提,整改落实才是关键。要摒弃“差不多就行”的心态,以一抓到底的决心务求实效,让每一项整改都经得起检验。清单化管理压实责任。对排查出的问题,不能停留在“嘴上说、纸上写”,要建立问题、措施、责任三张清单,明确整改内容、时限和责任人,通过清单化管理让整改任务可量化、可监督、可追溯,避免“雨过地皮湿”。常态化监督倒逼落地。整改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置于阳光下接受监督。要定期公开整改进度,主动接受党员群众评议,对不满意的事项坚决返工;建立“回头看”机制,对已整改问题定期复查,防止“旧病复发”;畅通监督渠道,通过意见箱、热线电话等收集反馈,让整改始终有压力、有动力。长效化机制巩固成果。作风问题易反复,必须从个案整改上升到制度建设。要把整改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为制度,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让整改成果从短期效应转化为长期效能,实现标本兼治。(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人民政府:唐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