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2025年07月24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柳杰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百团大战纪念馆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要一代代传承下去。”作为鄂西北山区的年轻干部,我们应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以“三向发力”践行初心使命,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一、深学历史,在红色根脉中筑牢信仰之基。保康虽非抗战主战场,但作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支点,荆山深处至今仍保留着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医院遗址等宝贵红色资源。我们应以“寻根”姿态深挖本土红色文化,从中汲取信仰力量。一是读懂“中流砥柱”的深刻启示。通过重温百团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坚强领导核心。保康境内虽未直接经历战火洗礼,但其作为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支点,是“党领导人民战争磅礴力量”的生动注脚。年轻干部应主动走访老党员、研读地方志,挖掘“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保康抗战故事,不断筑牢政治忠诚。二是体悟“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抗战时期,四川300万壮丁出征、华侨捐献飞机217架等壮举,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立足保康,我们要将个人成长融入县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积极投身守护南河湿地、发展林下经济等重点工作,在建设绿色保康中彰显担当。


二、淬炼信念,在精神传承中锻造钢铁意志。从马良镇九里川“红军树”下的铮铮誓言,到过渡湾镇“愚公支书”孙开林带领群众凿山修路的当代传奇,保康人的精神谱系始终与抗战精神同频共振。一要铸就“宁死不屈”的担当风骨。面对日寇屠刀,杨靖宇胃中仅存草絮、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跳崖,彰显出革命前辈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英雄气节。青年干部要以先烈为镜,争做新时代的“硬骨头”,在乡村振兴一线直面产业薄弱村增收难题,拒绝“躺平”思想;在防汛抗旱、矛盾调解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扬“血战到底”的攻坚锐气。二要树立“必胜信念”的奋斗姿态。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拨开了“亡国论”的迷雾,坚定了必胜信念。面对保康交通基础薄弱、人才流失等现实挑战,年轻干部需保持“百折不挠”的韧劲,在电商助农、文旅融合等领域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接续奋斗,书写新时代的保康答卷。


三、投身实践,在基层沃土中绽放青春之花。面对保康“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我们要把“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强劲动能。一要传承“人民战争”的群众路线。学习冀中百姓挖地道陷敌于汪洋的智慧,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年轻干部要真正沉下去,驻村入户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带着问题去、奔着问题改,确保政策落地见效。要紧紧围绕“两资三能”和“两山”理论主线,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干部素质提升年部署,以实干赢得群众信赖。二要发扬“开拓进取”的斗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要求我们“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结合保康实际,青年干部要做“生态治理先锋”,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积极参与磷矿污染整治、矿山复绿工程;要做“数字赋能乡村实践员”,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搭建保康特色智慧平台,推广高山蔬菜溯源系统,助力农产品溢价增值;要做“红色文旅示范官”,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设计“重走抗战交通线”研学路线,让红色文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从“四万万人齐蹈厉”的抗战史诗,到新时代“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伟大抗战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火炬。作为保康新一代年轻干部,我们誓以爱国情怀扎根山乡、以民族气节攻坚克难、以必胜信念开拓创新,在荆山楚水间书写无愧于人民的新答卷。(中共保康县委组织部:柳杰)